作者:吴中云
ISBN:10位[7504850292]13位[9787504850294]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定价:¥3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医心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心理养生以《黄帝内经》为源头,渊源久远、内涵丰厚。本书介绍了中医心理养生的12种方法,包括品德修养、顺时调神、悦纳自我、节制欲求、调节情志、清静养神、调节个性特征等。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物质生活高度丰富的时代。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也大幅度地增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本书结合当代人的心理问题,探讨了中医心理养生方法在青少年、中年人及老年人心理养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女性的心理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方法可为当代人的心理养生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可作为各界人士进行心理养生的参考读物。
《中医心理养生谈》目录第一章 内心世界:阳光与阴霾
第二章 孔子和老子的心理养生之道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医学奇葩
第四章 情志与健康
第五章 中医心理养生的出发点和原则
第六章 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
第八章 青少年的心理养生
第九章 中年人的心理养生
第十章 女性的心理养生
第十一章 老年人的心理养生
第十二章 历代名医名人的心理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谈》选读
采用“情志相胜”调节情绪
“情志相胜”不仅可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而且具有情志情绪、心态的作用。
某一种情绪对于另外一种情绪产生影响,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杜甫的一首诗,可以作为不同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生动的例证,这就是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52岁时所作,他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长期流离颠沛的生活,使诗人时时感受着深深的压抑、苦闷的情绪。忽然间,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平息了安史之乱,不由得喜极而泣,涕泪洒满了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子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诗人也欣喜若狂地卷起散落案头的诗卷。“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喜不自禁地纵情唱歌、饮酒,想象着在春光的陪伴下回归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由于诗人心情舒畅,回归故乡的漫长路程也好象变得近在咫尺了。
杜甫的这首诗,是喜悦情绪扭转忧愁情绪(喜胜忧)的一个典型而且突出的例证。诗人的心境原本极度忧愁、苦闷;听到好消息后,先是悲喜交集,喜极而泣,往日的忧愁在须臾间就荡然无存;继而是欣喜若狂,放歌纵酒;然后,诗人沉浸在欢快、轻松的心境中,在大自然的明媚春光和内心世界的青春感觉的陪伴下,想象着自己已经穿越巴峡和巫峡,经由襄阳回归了远在洛阳的故乡。从诗中能够看出,情志之间的作用力是何等巨大啊。
“情志相胜”的巨大影响,可以在心理养生中发挥其作用。在遇到自己(或他人)已经或将要出现过激的情志波动时,可用“以情志影响情志”的方法给以调节,使过激的情绪得以稳定、平复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喜胜忧”的时候,要注意“喜”不可以过度。“喜”要有节制,避免“喜伤心”,这也是中医经典提醒人们注意的。上述杜甫诗中表达的情绪,由欣喜若狂及时地转化为欢快、轻松的遐想,也值得人们认真体会。
——引自《中医心理养生谈》
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中和地、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医学经典提示人们,世间万物有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那就是“中和”的状态,人的心态也是如此。因而,中医心理养生要人们注意防止过激的情绪,提倡“中和”的心态。
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偏执的认知,产生一些过激的情绪。
如本章前面指出的,认知方式的偏颇会使人们将生活中的正面事件判定为负面事件。譬如,在生活中追求尽善尽美,从原本很好的事情中看到了微小的瑕疵,就认为不完美,就认为是失败;对生活事件不进行全面的了解,就做出负面的结论;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当作真实发生的事实,因为自我感觉不如意,就断定自己是失败者,或者不幸者,等等。这些认知方式的偏差,会导致抑郁情绪的加剧,乃至难以自拔。
按中医心理养生的方法,讲究“中和”之道,力求客观、全面看地看待生活,可有助于避免偏颇的认知。
生活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对于美玉中的微瑕,不必求全责备;对于身边发生的事件,要了解全面的情况后再做出判断;也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客观的真实,因为感受是主观的,并且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生活中,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往往是相互依存的。老子有一句名言:“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祸与福是互相依存的。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促使人们增长能力和才干,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个“塞翁失马”的典故,就是对于“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形象演绎。懂得“塞翁失马”中蕴涵的哲理,人们就可以在生活中遇到负面事件时,避免作出完全消极的认知评价,进而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
“塞翁失马”的故事,还有一个外国的“版本”呢。有一位小饭店的老板,买了100张彩票,都是同一个号码的。老板的妻子知道了,大发脾气,认为买100张同一号码的彩票是很愚蠢的事情,要求丈夫设法将彩票卖掉,挽回损失。饭店老板无奈之下,找到自己的朋友们,请求他们的帮助。朋友们出于友情,纷纷慷慨解囊,买下了这些彩票。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号码竟然中了大奖!饭店老板的妻子追悔莫及,痛心疾首。而老板自己却很坦然,他劝慰妻子说:“这些中了大奖的都是什么人呢,都是咱们的朋友啊。朋友们因为从咱们手中买了彩票而中了奖,能不感激咱们吗?这并不亚于咱们自己中奖啊。”后来,老板夫妇一生都生活在朋友们的友情中,他们的饭店也一直生意兴旺。
人们应该达观地看待生活,特别是达观地看待生活中令人忧虑的事件或情景。譬如,当秋风忽起,深秋的萧瑟迎面而来,黄色的落叶飘落在大街小巷,公园里的甬道上更像是铺上了厚厚的垫子一般;人们容易为这样的景象而心动,触景生情,带来秋风扫落叶般的感觉。然而,我们要是从自然界生长收藏的规律中,去品味欣赏眼前的景致,心境就完全不同了:那黄色的落叶代表了成熟,它经历了春雨的滋润,吸收了夏日的阳光,最终回归了养育它生长的大地,化为养分,酝酿着、支持着来年树木的新生。只有今天的落叶,才能换得明天的新绿。树木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失落就有希望。有过挫折的经历,才更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懂得幸福的美好。今天的失利可以为明天的成功提供第一手经验,因为我们从失利中思考,获取了积极的启迪。
——引自《中医心理养生谈》第七章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恰当地、积极地认识和评估自我抑郁情绪的产生和持续,往往源于消极的自我评价。为了战胜抑郁,人们要恰当地、积极地认识和评估自我;不要好高鹜远,也不要自暴自弃。
其一,脚踏实地
很多时候,人们在生活体验到的挫折感、失落感,并不是来自于客观真实的挫折或失败,而是由于主观上的自我定位脱离了实际可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贯倡导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在事业目标的规划上,先哲们都告诫人们不要好高鹜远。有了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所长和所短,才能为自己选择一个适宜的行动规划,这样,获得成功的把握就会增大,而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其二,培养自信
在很多情况下,抑郁心理的形成与人的性格中缺乏自信有关。自信心的缺失会导致自暴自弃的倾向,对身心健康颇为不利。 、
信心是可以培养的,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地改变自我认知。荀子说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信心的培养,也可以由小事做起,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当做成一件“小事”后,不妨采用某种形式奖励自己一下,鼓励自己继续下去。也可以和好友交流,获得别人的鼓励。
为了建立自信,人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积极的、肯定的认识,而不要妄自菲薄。譬如,你有本科学历,就要充分肯定在本科学习中获得的专业技能,不要用“现在博士都多如牛毛了”这样的话来贬薄自己。
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评价,应该认真地听取,但不要过分在意。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取别人的评价,是有助于认知自我的。但是,对于别人的评价,要经过自己头脑的省察,过分的溢美之辞和过度的菲薄之辞,都是不可以听信的。有自己的主见,认真思考别人意见又不盲目听从,这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一步。
人的思维有一定的惯性,能否打破其惯性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自信也是一种思维惯性。打破思维惯性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要有耐心。
其三,积极进取
人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要(饮食、安全、性等)等之后,内心就有积极进取的心理,期望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自信的人会因为自感能力不足、无法实现期待中的自我,而受到内心痛苦的煎熬。这时,应该确立自我实现的一个切实的目标,与社会现实尽可能地融合、与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尽可能相符;使自己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享受到实现自我的乐趣,把内心的活力、能量和智慧导向正确的渠道。这对于建立和提高自信、保持心理健康是很有意义的。
进而,我们还要通过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譬如自然风光)的体验、对于美好情感(譬如莫逆于心的友谊)的感受、对于文化修养和心灵享受的追求,来构筑自己精神的家园,找到自己精神的寄托。这样,我们会有更为坚实的自信。
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求,是内心世界潜在的原动力;设法开启这一原动力,可以成为战胜抑郁的力量。人们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心中有一份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是人生最大的激励。
让我们试着用一种积极的思维对待生活。“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醒来就以积极的想法鼓舞自己,想到每天对自己都有意义,她包含着自然的恩赐,也昭示着一种期待,让我们去学习和工作、耕耘与收获。
当我们迎来新的一天,做着普通和重复的事情,内心的体验不是枯燥、烦闷,而是把每件事都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在心中吟唱一首蕴涵着热情、积极和阳光的生命之歌。有太阳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和身体,激发出身心的活力,我们是幸运的。
——引自《中医心理养生谈》第七章 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
支持系统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主张建立“支持系统”。能够向遭遇负面生活事件的人提供经济、物质援助和精神慰藉的人群,现代心理学称之为“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老乡、社会救援组织等。
中医也很重视支持系统的作用。譬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在家庭内部,无论年长者还是年少者,都要“有不快即须早道,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及时的沟通,对于身心健康极为重要。
有抑郁情绪的人,特别需要支持系统的帮助,舒解心理压力,排除抑郁情绪,走出心理阴影。
因而,人们在平时就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并要广交朋友,乐于与人交往,建立支持系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只是为了得到具体的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内心的苦乐得到分享,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健康。
人们在生活中遭遇负面事件时,如果自己难以排解抑郁情绪,应该及时向亲戚朋友倾诉,以获得宣泄,并获得解决问题和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有支持系统(亲戚、朋友、同事)的帮助化解,可使负面事件造成的抑郁情绪不至于持久地存在,不致形成疾病。如果还不能排解,则要找心理医生咨询以获得帮助。
关于“支持系统”对于排解抑郁情绪的作用,可以用一首著名的唐诗来解说,这就是李涉的《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诗中,“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说的是作者整天都情绪低落、昏昏沉沉,处于半醉半梦之中;忽然听说春天即将要过去了,才勉强打起精神去登山。这两句诗所描述的,正是典型的抑郁情绪。
幸而,诗人在路过竹林掩映的寺院时,与寺中的僧人进行了一席交谈,使自己在纷繁的尘世中体验到了清静与悠闲。与僧人的交谈,使作者获得了虽然短暂但又难能可贵的心理解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说的恰是支持系统的作用。在这里,僧人就起了诗人的支持系统的作用。
每个人都需要支持系统。人们在平时要加强与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联系,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要真诚待人,能帮助人的地方,尽力去帮助人;别人有负于自己的地方,则尽可能予以宽容。
关于交友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启迪,可以参阅本书第2章和第8章的相关内容。
古代的文人们,彼此经常有诗词的唱和,这是朋友之间情绪、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当代人已经难得去感受诗词唱和的乐趣了。但是,当代人生活在信息时代,有网络作为沟通的载体,也是可以乐在其中的。现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是用毫秒计算的,比起生活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日子里,梦想着“鸿雁传书”的古人,现代人是很幸运的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心理医生也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处于抑郁情绪时,应该尽快地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来帮助自己排解抑郁情绪。亲戚、朋友、同事是可以发挥心理支持的作用的。但是,人们身边未必都有可以信赖的亲戚、朋友、同事。有时,虽然经过亲戚、朋友、同事的开导,仍然没有明显效果。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指导。
——引自《中医心理养生谈》第七章 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