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韦基·柯林斯William Wikie Collins,1824年1月8日-1889年9月23日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其作品在当时取得很大成功,很受市民的欢迎,后来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先驱者之一。
威廉·韦基·柯林斯生于伦敦,是著名风景画家威廉·柯林斯的儿子,为了区别于他父亲,一般就以他的第二个名字wilkie来称呼他,即韦基·柯林斯。1851年柯林斯结识了查尔斯·狄更斯,两人成为终身的朋友和合作者。但和狄更斯专注于对社会的描写和批判不同,柯林斯被认为是“奇情小说”(sensation novel)的代表作家。奇情小说与哥特小说类似,都充满着惊悚、煽情、悬疑、罪行等剧情元素,但更加偏向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家庭生活作为场景,用悬疑而不是恐怖来渲染气氛。
威廉·韦基·柯林斯的代表作品是1859年出版的《白衣女人》和1868年出版的《月亮宝石》。在这两篇作品中柯林斯使用了书信体小说的形式,通过卷入案件的一个或几个人的视角来让读者慢慢了解案件的全貌,这样,他成功的创造了具有悬疑与推理的情节,渲染了一种犹豫而伤感的气氛,使得两部作品出版后很受欢迎,后来被认为是早期长篇推理小说的写作典范。
个人简历威廉·韦基·柯林斯生于伦敦。父亲是画家。他早年就读于海堡私立学校,12岁随父母移居意大利。15岁回英国伦敦学习法律,后来当律师。 23岁(1847年)起学习写作,第一部书是记述其父生平的《威廉·柯林斯的一生》。柯林斯一生创作颇多,不少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最风行的杂志《家常话》上发表。代表作为《白衣女人》、《月亮宝石》、《新济良所》。其他如《可怜的芬区小姐》、《一个流氓的一生》、《黑袍》等均有影响。
《月亮宝石》是威廉·韦基·柯林斯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它描绘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揭露了慈善事业的真相,并谴责了英国侵略军在印度犯下的罪行。这部侦探小说成功塑造了克夫探长的生动形象:通过对月亮宝石案件的侦破,充分显示了侦探艺术的精娴以及他料事如神的本领。书中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如雷茜儿的闺秀气度、罗琳娜的痴迷、克莱克的伪善、西格雷夫愚昧昏庸,都入木三分。读完全书,读者无不称克夫探长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据柯林斯自述,他塑造的克夫警官是有原型的。他以英国警察厅刑事部的一位警探的真人真事为模特,加以文学想象,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如果把克夫警官与19世纪初雨果笔下的沙威警官相比,克夫的形象无疑更加可爱,这也说明社会与人民对警官这一形象观念的转变。
威廉·韦基·柯林斯在1854年结识了当时英国文豪狄更斯,毫无疑问,他创作侦探小说是受到狄更斯的影响,但他比狄更斯早两年写出了侦探小说《月亮宝石》。从发表侦探小说的顺序而言,柯林斯的侦探小说也启发了狄更斯,狄更斯在《月亮宝石》出版的后两年(1870年),才发表了《艾德鲁·特鲁德案件》。
如果说爱伦·坡开侦探小说之先河,那么威廉·韦基·柯林斯的贡献,在于他把侦探小说从短篇引向长篇。《月亮宝石》长达40万字,在破案过程中,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然后串联起来,散而不乱,错综复杂,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力。柯林斯的第二个贡献,突出了“文学是人学”的基本创作原则。他在写破案的同时,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并突出了克夫探长的个性以及心理特点,这就大大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
由此可见,经过威廉·高德温、狄更斯、爱伦·坡、威廉·韦基·柯林斯等英美作家的努力,侦探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充分显示了侦探小说的艺术性与文学性。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回顾,对于我们认识侦探小说的源流,了解侦探小说的发展史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