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1. 英美文学
2. 西方文论
3. 西方文化
教育背景(知识结构):
1999.8-2002.6厦门大学美国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0.8-2001.11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
2002.3-2002.4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学方向东亚学者研究班毕业
1986.9-1989.7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
1979.9-1984.7黑龙江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
讲授课程:
1.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研究生课程)
2. 当代美国小说 (研究生课程)
3. 后现代文化思潮 (研究生课程)
4. 美国文学 (本科生课程)
研究领域:
1. 英美小说
2. 西方文论
3. 西方文化
主要学术成果(2000-2007):
1.著作:
1) A Study of the American Postmodernist Fiction (英文版专著,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虚构亦真实》(专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3)《十日谈》(译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4)《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专著),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论文:
1)“论《拍卖第49批》中熵、多义性和不确定的迷宫“,《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2)“新历史主义与《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外国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第7期。
3)“代码”,《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
4)“冯内古特对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外国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5年第7期。
5)“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6)“约瑟夫•海勒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国外文学》2003年第4期。
7)“《拉格泰姆时代》:向历史意义的回归”,《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8)“《公众的怒火》:后现代神话与元小说”,《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9)“从《公众的怒火》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4期。
10)“《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重构趋势”,《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1)“荒谬的社会现实与怪诞的小说文本”,《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2)“《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人生哲学与艺术主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3)“论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4)“罗伯特•库弗和他的小说”,《外国文学》2000年第6期。
15)“库弗的元小说创作”,《外国文学》2000年第6期。
16)“电影院的幽灵”,《外国文学》2000年第6期。
17)“淡出淡入”,《外国文学》2000年第6期。
18)“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贡献”,《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19)“从《白雪公主》看后现代主义解构趋势”,《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0)“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之维”,《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2期。
21)“从《白雪公主》看后现代主义解构趋势”,《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 期。
获奖情况:
2006.12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2004.3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2003.9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02.4厦门大学亚南奖(优秀科研成果大奖)
2001.4厦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已完成课题与项目:
1997.7—20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主题与艺术手法论”(97CWW004)。
2003.7—2005.12教育部国家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项目:“美国新历史主义小说研究”(教外司留[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