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严重鼠害草地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严重鼠害草地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JB/T 9705-1999 围栏 术语
JB/T 10129-1999 编结网围栏 架设规范
NY XXXX—2003 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NY XXXX—2003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NY XXXX—2003 飞播种草技术规程
3、术语
3、1严重鼠害草地 Rodent Damaged Grassland
主要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其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如鼠荒地、黑土滩、沙化等严重退化草地。
3、2草原鼠害 Rodent Pests in Grassland
啮齿类动物在一定区域内过度繁殖,对草原、人、畜造成损失及危害的统称。
3、3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农业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鼠控制在不致危害的水平,达到维护生态安全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3、4持续控制 Sustained Control
在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农业等措施灭治害鼠后,采取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变害鼠适生环境等生态治理技术的综合配套措施,使鼠类密度长期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以下。
4、治理区域确定
4、1确定标准
鼠类破坏草原原生植被面积达80%以上;使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单化,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
4、2治理区域确定
经害鼠密度、危害等级以及植被盖度、植物生物量调查,达到治理标准的区域,确定为治理区域。
5、治理方法
以围栏封育为主,同时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补播、施肥、灌溉、管护和合理利用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6、治理措施
6、1围栏建设
首先采取围栏保护措施,对严重鼠害草地进行禁牧、封育,以利于植被恢复。
围栏材料参照JB/T 7137—1993与JB/T 7138.13—1993执行。
围栏方法、围栏方式、围栏安装依照NY XXXX—2003(《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6、2综合防治
对害鼠密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区域,尽可能协调地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鼠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主要技术和方法有:
6、2、1生物防治
运用对人、畜安全的各种天敌因子来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暴发,以减轻或消除鼠害。生物防治面积应达到当年度防治总面积的70%以上。主要方法有:
6、2、1、1天敌控制
利用天敌来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利用方法主要有保护、招引、投放等方式。
保护草原上捕食害鼠的鹰、雕、猫头鹰、猫、蛇类、沙狐、赤狐以及鼬科动物等益兽益鸟,禁止猎取和捕杀。
在草原开阔处建设鹰墩鹰架,开展招鹰灭鼠。
6、2、1、2生物农药治理
选择由害鼠的病原微生物,或由微生物、植物等产生的具有杀灭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研制成的杀鼠剂,制成毒饵灭鼠。 药剂选择和管理、毒饵投放方法依照6.2.2.1和6.2.2.2条款执行。
6、2、2化学防治
把化学杀鼠剂拌入或通过药液浸泡将有效成分吸入诱饵制成毒饵,然后把毒饵投放在洞口附近或洞内灭鼠。
6、2、2、1杀鼠剂的选择和管理
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1997年)和农业部《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1988年)有关条款执行。
杀鼠剂必须具有“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应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对人畜安全。
杀鼠剂使用说明书须有人畜误食或接触中毒后的急救措施与特效急救药等说明。
严禁使用有二次中毒和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杀鼠剂。
6、2、2、2毒饵投放方法
各种地面投放毒饵的方法必须保证人、畜安全,并应在禁牧的前提下进行。主要投放方法有:
(1)按洞投放法:在划定的区域内按鼠洞的多少依次将毒饵投放于洞口旁10-20cm处;
(2)均匀撒投法:可用飞机、专用投饵机操作,也可人工抛撒;
(3)条带投饵法:根据地面鼠的活动半径确定投饵条带的行距,可徒步或骑马进行条投。
投饵行距参考数据:布氏田鼠20-30m,长爪沙鼠、高原鼠兔30-40m。
6、2、3物理防治
利用器械灭鼠。根据不同鼠种的习性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方法有:
6、2、3、1夹捕法
地面鼠:在洞口前放置放上诱饵的木板夹、铁板夹或弓形踩夹捕杀。
地下鼠:探找并切开洞道(暴露口越小越好),用小铁铲挖一略低于洞道底部且大小与踩夹相似的小坑,放置踩夹,并在踩板上撒上虚土,最后将暴露口用草皮或松土封盖,不使透风。
6、2、3、2鼠笼法
放置关闭式铁丝编制的捕鼠笼捕杀地面鼠。
6、2、3、3弓箭法和地箭法
利用鼢鼠封堵暴露洞口的习性,安置弓箭或地箭进行捕杀。具体放置方法是:探找并掘开洞道,在靠近洞口处将洞顶上部土层削薄,插入粗铁丝制成的利箭,设置触发机关,待鼢鼠封堵暴露洞口时,触动触发机关将利箭射中身体而捕杀。
6、2、4不育控制
利用化学不育剂防治技术控制害鼠种群的繁殖率,减缓害鼠种群数量增加。
6、3植被恢复与重建
在采取上述方法灭治害鼠的同时,通过播种、补播、施肥、灌溉、合理利用等综合技术,恢复草原植被,使鼠密度长期维持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以下。
6、3、1地表处理
按照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生植被原则,采取浅翻、回填土等措施疏松表土,耙平土丘,填平鼠洞,清除地表石块、废料等杂物。
6、3、2播前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适量肥料,以长效、缓效或农家肥作基肥。化肥按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规定的施用量施用,农家肥按每公顷22500kg-30000kg施用。
6、3、3草种选择及播前处理
6、3、3、1选择原则
(1)本地优良牧草优先原则。
(2)经过筛选的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牧草优先原则。
(3)采取混播方式建植多元类型草地,以禾本科与豆科、多年生与一年生、上繁草与下繁草相结合的原则。
6、3、3、2草种选定及播前处理
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执行。
6、3、4播种
6、3、4、1人工播种
播种方法、混播比例、播种时间、播种量及覆土深度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6、3、4、2飞机播种
混播比例、播种时间、播种量依照NY XXXX—2003(《飞播牧草技术规程》)执行。
6、3、5补播改良
对植被覆盖度接近20%、植物群落结构相对较好的严重鼠害草地,对地表进行简单处理后,可因地制宜补播经筛选的混播草种或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进行改良。
播种方法、混播比例、播种时间、播种量及覆土深度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6、3、6施肥
施肥前先进行养分调查,再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状况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种类和需求量。
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6、3、7灌溉
在有条件的草地上进行灌溉,可结合松耙、施肥等措施进行。
灌溉时间、灌水量、灌溉方法和水质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执行。
6、4管理与维护
6、4、1补播
加强墒情调查,对出苗率低于40%的地区需要及时补播原混播草种或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
6、4、2灌溉与追肥
在牧草返青至拔节期,有灌溉条件的,应及时灌溉,每公顷灌水900-1200立方米,同时追施氮、磷、钾肥,施用标准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规定的施用量进行。也可加有机肥2000-3000kg。
6、4、3鼠虫管理
补播时可根据鼠虫发生情况用农药拌种。
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鼠虫害发生,保护牧草正常生长。
6、4、4毒害草管理
人工清除,或喷洒经筛选的选择型除草剂,控制毒害草发生和危害。
6、5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放牧利用时间和强度,促进草场植被尽可能处在疏丛禾草阶段或根茎、匍匐茎杂草阶段,不利害鼠发生。
植被重建后,利用方式、方法、时期、次数、强度参照NY XXXX—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7、效果评价
7、1评价标准
7、1、1综合治理后鼠类密度低于防治指标。
7、1、2综合治理后植被覆盖度达到原有同类草原植被覆盖度的80%以上;产草量达到原有同类草原的80%以上;逐步恢复到稳定的草原植被。
7、2评价方法
7、2、1评价内容
鼠类密度;
植被覆盖度;
产草量;
植被类型。
7、2、2调查统计有关公式
7、2、2、1鼠密度=洞口系数×单位面积洞口数(或有效洞口数)
7、2、2、2洞口系数=单位面积捕鼠数÷单位面积洞口数(或有效洞口数)
7、2、2、3有效洞口密度=堵洞24小时后掘开洞口数/hm2(地面鼠)
7、2、2、4有效封洞密度=切开洞道24小时后封洞数/ hm2(地下鼠)
7、2、2、5灭治效果以灭洞率或灭鼠率表示。
灭洞率(%)=[灭前有效洞口数(或封洞数)-灭后有效洞口数(或封洞数)]÷[灭前鼠密度-灭前有效洞口数(或封洞数)]
灭鼠率(%)=(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