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释义

【词目】望瘗

【拼音】wànɡ yì

【释义】祭礼仪节之一。在明代祭宗庙及孔庙的礼仪中,当最后唱‘望瘗’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瘗毛血的地方焚化。

词目延伸1、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瘗位。[各官立介][赞]望瘗。[杂焚祝帛介][赞]礼毕。” 王季思 等注:“ 明代祭宗庙及孔庙的礼仪,当最后唱‘望瘗’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瘗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瘗。明年,增望瘗乐章。”[1]

2、望瘗肃更阑,出至《己未十二月二日致斋惠照》 宋 卷刚中。

3、望燎,奏《时和之曲》,方丘并同,曲词各异,易望燎曰望瘗。(引至 明史第05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