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器物名称】清紫砂柳条八果[1]
清紫砂柳条八果【材质类别】陶器、紫砂器
【制作年代】清代
【文物现状】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
【器型规格】长10.5公分;宽9公分
器物简介此件紫砂柳条八果,纯属雅玩,以捏塑手法作成,精致绝妙,有纳大千于芥子的气势。制作者陈鸣远除了造型设计超越前人、品类开发有目共睹之外,他与文人为友,勤于往来的事实,更提升了他的技艺层面和心灵意境。虽是日常生活里随时得见的果子食品,却无丝毫世俗人间气味,而充满优雅脱俗的人文气息,摆放在桌案上,彷佛满室生香,令人心情自然变得宁静舒畅,可以说是他与文人墨客交往合作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一个具体例子。所以这件紫砂柳条八果既是陈鸣远的代表作,也是紫砂器这一类雅玩中难得一见的名品。
陈鸣远创作不拘泥于旧有格局,作品十分多元而丰富;所制砂壶雅玩达数十种之多,设计新颖,善于创新。如此件紫砂枊条八果,以白砂泥作柳条盘;盘内八果:核桃、菱角、花生、瓜子、栗子、荔枝、莲子、红枣。不论大小,其造型、颜色,皆逼肖实物,如可啖一般,令人垂涎。技巧之细致精妙,可见一斑。[1]
相关资料紫砂陶产于宜兴,故一般称做宜兴窑。宜兴位于江苏,秦汉时代便以烧造陶瓷著称,从晋唐一直到五代,主要都烧青瓷器,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所在。宋元时期,改为大规模烧造日用陶和紫砂。明清时期,成为全国制陶中心,所产砂壶陶器,蜚声海内外。
宜兴砂壶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明代逐渐改善,清朝臻至高峰。宜兴紫砂陶因有天时地利等优越条件,如传统技艺的源流深厚;水陆运输,四通八达;尤其宜兴产好土,又易于挖取,有黄泥、砂泥、白泥、白砂、青泥(即紫砂)等,故成就了宜兴陶器在中国陶器史上绝无仅有的地位。[1]
作者简介陈鸣远,明末清初宜兴制陶名家。字鹤峰,号壶隐,另有记载谓其名远、字鸣远,号壶隐。他父亲是明代的制壶名家陈子畦。他成名甚早,徐喈凤在修撰《宜兴邑志》时,破例将当时尚属壮年的他也记载于书内。说他:“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其技艺精湛、雕镂兼长,不论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都有极高造诣,公认为紫砂史上技艺最全面而精熟的大师。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影响深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