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羽瘤蕨,水龙骨科瘤蕨属,是土生草本植物。中国多分布于云南、海南、台湾、香港,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南部及太平洋岛屿等地。在中国植物标本馆中的多羽瘤蕨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简介种名:多羽瘤蕨
科名:水龙骨科
科拉丁名:Polypodiaceae
属中文名:瘤蕨属
学名:Phynatosorus longissimus (Blume) Pic. Serm
习性:草本
中国分布:产云南、海南、台湾、香港
国外分布:越南、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南部及太平洋岛屿等也有分布。
产地:大帽山、西贡、乌蛟腾、南丫岛、西令洲。生于疏林下溪边。
形态特征土生植物。植株高1-2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1厘米,肉质,疏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盾状着生,基部圆形,顶端渐尖,筛孔明显。叶远生;叶柄长约35-100厘米,禾秆色,光滑无毛;叶片长约40-100厘米,宽约25-30厘米,羽状深裂或几乎全裂;裂片通常20-30对,最多可达38对,斜展,基部略收缩,顶端渐尖或圆钝头,边缘全缘或浅波状,长约8-12厘米,宽约1-2.5厘米。侧脉和小脉均不明显,小脉网状。叶近革质,两面光滑无毛。孢子囊群圆形至椭圆形,凹陷于叶背,在叶片表面形成明显的乳突,主脉两侧各1行,略靠近主脉着生。
地理分布多羽瘤蕨产云南、海南、台湾、香港。生于低海拔地区湿地灌丛中和疏林下溪边。越南、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南部及太平洋岛屿等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