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又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其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也很复杂,但其主要的原因是骨组织缺血所致。
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 髓腔内压测定:在局麻或全麻下将套管针直接插入股骨转子间区的髓腔以测定病变区髓内压,这种方法较常规X射线和放射核素骨扫描检查能更早发现骨组织异常变化,对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价值。正常髓内压小于4kPa(30mmHg),股骨头坏死病人常大于此值。如同时往髓腔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其压力变化情况(冲击试验),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潜在病理改变。1.髓腔内静脉X射线摄影术经测髓内压的套管针向髓腔内注入造影剂,连续摄X射线片,观察造影在髓腔内的行程及排空情况,从而检查血管走行结构,可以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与髓腔内压力测定一样,特异性差及具有创伤性是其缺点。2.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确诊依据,早期可见血浆郁滞,间质水肿,偶可见泡沫细胞和黄骨髓小区域嗜伊红网状坏死,随后嗜伊红网状坏死区扩大,所有骨髓腔充满坏死组织,并出现骨小梁坏死,最后骨髓部分纤维化,坏死骨小梁数量进一步增加,周围有新生骨细胞围绕。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表现为骨质正常或轻度疏松,有些病人因周围正常骨组织的失用性萎缩,而出现病变区骨密度相对均匀增高现象,随后可见负重区有楔状硬化带或骨组织囊性病灶形成,进一步出现与关节面平等的“新月状透亮带”,关节间隙增宽,此时提示支撑关节软骨下骨板的松质骨骨折塌陷。最后,软骨下骨板及关节面塌陷,骨轮廓改变,阶梯状不连续,骨压缩加重,同时髋臼关节面也受损,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整个关节呈现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注:股骨头无菌坏死表现为:坏死的骨组织的周围骨质因亢血出现骨质疏松,进而出现尖端指向骨干的侧三角或新月形骨质透亮区,表示坏死的骨组织被来自髓内的肉芽组织清除或替代,同时病灶周围的坏死组织又被新生骨组织覆盖,在坏死区边缘形成硬化带。反复的坏死和新生骨修复过程形成了股骨头坏死区周边硬化的多个囊状或不规则的透亮区。晚期股骨头持重面塌陷,股骨头变扁,碎裂,关节间隙增宽或半脱位,临床常用的有Steinberg分级
(2)放射性核素扫描:采用99mTc磷酸盐骨扫描方法诊断各种骨病临床应用已20余年。对AVN诊断敏感性高达80%,比常规X射线检查更早地反映病变情况。常见的骨显示图像表现为病灶对示踪剂吸收增加形成热区,提示局部有血管及骨组织再生,病变区周围有修复活动。示踪剂的吸收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无正相关。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在CT片上表现为星点状高密度影。而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CT片上可见股骨头坏死很少有骨密度改变,因此不能用作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故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4)磁共振(MRI):在其他检查阴性而高度怀疑缺血性坏死时,应作MRI检查。在MRI检查中,正常的骨软骨和骨髓分别呈低、中和高信号,含多量骨髓的松质骨呈较白的高信号。骨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关节下区的局部异常低信号,可分4型:均匀;不均匀;环状;带状。目前,普遍认为MRI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法之一。
症状疼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50%急性发作,特征是髋部不适,位置不确定,可发生于X射线片阳性发现之前或后,可能与骨内压增高、组织缺血或微骨折有关。最终关节面塌陷,致使疼痛进一步加剧,下肢活动尤其是内旋受限。有些患者出现间隙性跛行,症状类似慢性周围血管病性跛行,休息时症状减轻,活动及负重时加重。临床上对下列患者要特别警惕:①原因不明的局部疼痛,尤其是髋痛,偶有跛行;②对侧髋关节已明确诊断为骨坏死,因非创伤性骨坏死,髋关节双侧病变高达30%~80%;③有明显诱因,如长期或短期大量应用类固醇激素,长期大量饮酒,胶原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镰状细胞贫血,高雪瘤,减压病,以及有前述病因中所提及的各种诱发骨坏死的病史。
X线平片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依据只能识别晚期病变。目前,MRI已成为早于X线片,甚至早于临床表现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双侧有症状和无症状的关节,在MRI上可以发现临床前期病变,无症状的关节在发现临床表现前数周就可以发现MRI的异常。
治疗(1)非手术疗法牵引:牵引时应使患肢处于外展内旋位。这样既可缓解周围软组织的痉挛,又能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量,使压力平均分布,避免应力集中而致股骨头坏死加重或塌陷变形。牵引重量宜适中,因人而异,对一般成人掌握在4kg。每天牵引1次,持续3~4h。
负重限制:严格限制负重或不负重可使缺血骨组织恢复血供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如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限制患肢负荷,直至临床有关节置换指征为止。(2)手术疗法植骨术:因植骨前需先钻孔,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其作用机制是:1、钻孔减压;2、植骨提供机械支撑;3、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手术方法众多,包括松质骨移植、皮质骨移植、带肌蒂骨移植、血管吻合骨移植及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早期,常采用中央减压,皮质骨植入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原因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有两大类组成,即:创伤性因素和非创伤性因素,二者虽表象不同但均会造成股骨头组织的缺血,进一步造成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1)创伤性因素:对于创伤性骨坏死,损伤与后果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即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使股骨头血液运行发生机械性破坏,导致整个股骨头或其中一部分坏死,其中,由于外侧侧支血管的撕裂或较靠近端的头下型骨折使外侧骨骺血管的骨内部分,遭到破坏,因此,股骨头外上方的血运遭到破坏,甚至在股骨颈骨折移位后仍保留大部分或全部血运的股骨头,外侧侧支血管的血运大多要遭到破坏,此时股骨头赖以长期存活的血供,主要来自较大的卵圆窝血管,较少一部分来自残余的内侧侧支血管,由于供给股骨头血运的血管位于关节囊内,骨质外,因此,当损伤后,血肿填塞使囊内压升高时,股骨头血运将会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非创伤性因素:对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与平常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吸烟、饮酒、滥用激素类药物等,尤其是饮酒和滥用激素类药物占到了目前非创伤类股骨头坏死甚至是全部股骨头坏死发病原因的50%以上。医学研究证实:长期饮酒和服用激素类药物会增加肝脏负担,使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代谢失调,血液粘稠度增加,致使血流变降低,血液中充斥大量脂肪细胞。又因为股骨头组织遍布毛细血管末端没有大血管分布,使得股骨头毛细血管堆积大量脂肪细胞,形成毛细血管肥大导致骨内压升高,进一步导致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受到挤压形成静脉瘀滞,造成股骨头微循环障碍,髓内肿胀,最终导致血液运输障碍,供血不足,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
中西医各种疗法利弊分析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中西医多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全球医生共识:尚无逆转大范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以下列举可行的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以大小手术为主,主要有如下方法:1、钻孔减压: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该疗法目前是股骨头塌陷前全球医生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效率大约80%左右。它主要适合于早期塌陷前的患者,但此方法治标不治本,只能起到止痛的作用,大约半年到1年后还会再次复发,且对股骨头又重新造成了损伤,坚固性差,还易致使股骨头塌陷。2、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科进展之一。该方法为塌陷后最有效的疗法,其适应证范围宽,效果好,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晚期治疗的金标准。
1)年龄界限:以往考虑到材料的耐磨性,多用于50岁以上人群,但随着材料的改进,如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的出现,目前已经没有年龄限制,即使20岁都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手术(但必须是大的医学中心,采用上述改进假体),目前已有使用40年的报道,但还是建议比较年轻的患者谨慎使用全关节置换,年轻人活动量大,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假体断裂或磨穿髋臼,如果涉及到置换问题时第二次手术难度远远大于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更不堪设想。
2)患者体质:如果患者体质比较虚弱,或者患有类似于糖尿病、血友病等的伤口不易愈合类疾病的患者是慎用此方法的,一旦伤口不能愈合会有致命危险。
3)全髋关节置换术更多的是针对股骨头坏死晚期的患者,如果患者的股骨头坏死还没有发展到晚期,建议还是更多的考虑保守疗法。
4)并发症: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体感染、脂肪栓塞、肺栓塞等。但其发生率在大的关节置换中心发生率不足0.5%,而在不正规小医院却可能高达10%以上,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所以,关键还是要在正规大医院就诊。3、介入疗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此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疗法,通过药物对栓塞溶解,以达疗效;但也有众多弊端,已基本不用。4、带血管移植:将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现在少有使用。5、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效果尚可,但有很大局限性,且创伤大,使用的不多。6.小针刀:对局部造成破坏和创口,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目前多数医生不推荐此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多为保守疗法,主要有如下方法:
1.服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范畴,将药力通过人体吸收和血循环送至股骨头组织,使其吸收,在供给股骨头营养的同时调节体内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平衡,疏通股骨头组织的微循环,达到治愈目的。这种服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弊端是治疗周期长,初期效果不明显致使很多患者放弃治疗,而且这种方法更多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对于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甚微。
2.外敷外洗:属于中医治疗范畴,将药物外用于患处,使药力通过皮肤直达股骨头组织,利用毛细血管的循环功能将药效送至股骨头内部达到治疗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而且避免了药物通过肠胃消化系统对身体的刺激,缺点是对使用药物的拿捏要到位,而且单纯的外敷外洗在治疗上还是有不足的,所以使用这种这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关键还是要去专业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医院就诊。
3.针灸治疗:主要通过中医的“开络”和“通络”治疗疾病,对疼痛的缓解有很大的帮助。
4.药浴理疗:主要通过改善全身血循环来改变股骨头组织的血循环,所谓局部带动整体,起到一个宏观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