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书名:我们向印度学什么

作者:潘松编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装: 242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308775
条形码: 9787111308775
图书简介这是一部印度现代经济传奇史[1]。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曾经通过自己灿烂的文化和深邃的佛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如今,创造辉煌的时代还会再次上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可能将凭借更强的经济机遇。就在我国大踏步向前迈进之时,我们的南亚邻国印度,一直也在紧紧向前。的确,印度在基础建设等方面与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知识经济的三大领域:金融业、制药业、软件外包,都令中国同行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而在这些领域中屡创传奇的正是印度的私营企业。本书将向你全方位介绍印度的超一流企业,而在某种意义上,21世纪我们取胜的“秘诀”就是了解印度及其星光灿烂的私营企业群。本书旨在为中国企业打开一扇窗,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剖析和学习印度崛起的真正秘诀。
目录推荐序一王德华
推荐序二方睿哲
前言印度赶超中国的利器:私营企业
第1章来自印度的挑战
印度的核心优势:私营企业/
世界市场,我们来了/
印度精英全球化/
印度软件外包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医药企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金融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制造”挑战“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当警醒/
第2章印度的“微软”:Infosys
250美元起家/
成长的转折点/
Infosys的管理诀窍/
Infosys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视野/
印度IT业飞速发展的动因/
软件外包业中国和印度的差距/
印度七大软件巨头逐鹿中原/
附印度前十大软件和BPO公司/
附Infosys大事记/
第3章印度制药业的领头羊:南新
南新的成长历程/
印度第一个跨国医药企业/
南新的创新动力/
印度制药业的崛起/
印度编织“制药帝国”梦想/
印度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扩张/
中国制药业如何面对印度的挑战/
附印度十五大制药企业/
附南新实验室大事记/
第4章印度最大的私营银行:ICICI
印度第二大银行/
印度最伟大的银行家:卡玛特/
ICICI银行的成功之谜/
核心战略:重视人才/
穷人的银行/
ICICI银行的国际化之路/
印度银行业给我们的启示/
印度银行业在中国的布局/
附印度前十大银行基本财务指标/
附ICICI银行大事记/
第5章印度第一工商王朝:信诚工业
信诚王朝创始人:德鲁拜/
举足轻重的信诚王朝/
穆克什和他的信诚王朝/
印度的石油王子/
信诚工业的市场:世界/
印度零售业的革命/
信诚工业与中国/
附德鲁拜•安巴尼获“终身成就奖”时发表的演讲/
第6章龙兄虎弟:信诚ADA集团
阿尼尔的信诚王朝一瞥/
金融板块布局/
改变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大娱乐/
印度历史上最大的IPO/
印度电信领域的巨人/
印度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头兵/
信诚ADA集团和中国公司的合作/
附信诚王朝大事记/
第7章横跨三个世纪:塔塔集团
恒河明珠/
特立独行的拉坦•塔塔/
从百年塔塔钢铁看塔塔文化/
重视创新的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如何进行全球并购/
塔塔钢铁并购康力斯/
塔塔与中国的百年渊源/
附塔塔集团的海外收购/
附塔塔集团大事记/
第8章全球钢铁帝国:米塔尔集团
“钢铁皇帝”的传奇/
钢铁是资本炼成的/
欲吞并全世界钢铁业/
米塔尔的中国攻略/
附米塔尔集团大事记/
第9章从印度企业学什么
学习印度企业的创新精神/
吸取印度企业的国际化经验/
学习印度企业如何并购/
学习印度企业如何培养人/
印度是否会超越中国/
附印度最大的50家公司/
后记/
参考文献/
推荐序一中印两国的人口占世界的40%,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印两国都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复苏的引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既有很多共同之处,又高度互补。一方面,中印都是新兴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两国又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明底蕴,在很多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或感受。另一方面,印度的服务产业高度发达,特别是外包产业更是全球领头羊,而中国以前更多的是集中于制造产业,现在则更关注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增长转向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中印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意味着双方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取得双赢的合作,这些增长模式和优势上的差异在两国之间产生了很有意义的互补性,并为双方创造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这也是双方企业的合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一个更科学的发展基础模式之上,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加快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这些方面印度和印度的企业则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趋势,这种趋势还将会持续。2009年12月11日,印度产业联合会及印度商业论坛(中国)主席徐肯迪(JJShrikhande)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研讨会上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从而超过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到时印度也将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推动两国关系的动力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投资经营要有互利的概念,任何一方的贸易保护主义,都不利于展开经济合作。两国还要抛开历史成见,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及时、善意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中印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光明,主要有四点原因:首先,中印两国地理临近,关系长远,同为亚洲崛起代表,政治友好与经济靠拢是历史的必然;其次,两国领导人就双方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即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三,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最早开始复苏;第四,作为当今最大的经济新兴体,双方的合作领域十分宽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