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
乡镇简介
白山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北部农工商重镇,巢湖市 25个中心镇之一,面积105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6平方公里,辖 23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 6.2万,耕地面积5.1万亩。自古以来,白山镇就是周边乡镇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经贸繁荣。镇水陆交通便捷,省道盛(桥)同(大)公路穿境而过,东连庐巢路,西接合铜路,邻近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市道庐纵旅游公路穿过白山镇中心,直抵巢湖,是白山镇南北交通主动脉。 白山码头可停泊千吨船舶,经巢湖可通往长江等各大水域。
白山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集镇边有海拔120多米高、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 “白石冬雪”自明清时起就是庐江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山上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白石天河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
产业结构
镇资源丰富,盛产水稻、油菜、棉花、花生、芝麻、桃、梨、柿等,农业产生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已形成“ 六大基地 ”即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3万亩优质棉种种植基地、3万亩优质油菜种植基地、5万亩经果林基地、8千亩旱杂粮基地、年养殖量达600万只(头)的畜禽养殖基地。“巢湖三珍”白虾、银鱼、大闸蟹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闻名遐迩。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 工业强镇”战略,致力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依靠以商招商、感情招商、服务招商、政策招商、项目招商,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并已朝特色化、专业化方向积聚发展,形成了服装和渔网两大特色产业。 年产各种规格网丝1000吨,渔网5000吨,产品供不应求;服装产业拥有电动缝纫机 650余台年加工能力达 200万套(件),主要以外贸出口为主。两大产业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新的一届镇党委和政府在抓好渔网和服装两大产业的同时,正着力于镇内巢湖旅游景点的开发工作。
基础建设
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餐饮、娱乐业发达,有甲级医院白山中心卫生院,有办学效果在全县名列前茅的白山中学,程控电话 7000多门,移动、联通两大网络无缝覆盖全镇,闭路电视 2000多户,自来水厂供水量5000吨,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工业园正在兴建之中。
行政辖村
白山村
[2]张李村
长冲村
大高村
鸡鸣村
法华村
旗杆村
竹山村
文质村
同春村
汪店村
牙山村
渔业村
齐咀村
吴圩村
双山村
下吴村
王圩村
金沈村
沈仓村
兴隆村
刘岗村
陈桥村
小河村
张守村
觉海村
藕塘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3]总人口
44110
男
22938
女
21172
家庭户户数
11101
家庭户总人口(总)
43413
家庭户男
22409
家庭户女
21004
0-14岁(总)
11285
0-14岁男
6051
0-14岁女
5234
15-64岁(总)
29728
15-64岁男
15415
15-64岁女
14313
65岁及以上(总)
3097
65岁及以上男
1472
65岁及以上女
162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4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乡镇简介
白山镇由原白山镇与合群乡于2003年3月合并而成,地处县城所在地,得天时、享地利、拥人和,是马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5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1.4公顷,其中水田1017公顷,旱地 1574.4公顷,总人口74817人 。
白山镇所辖6个社区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共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957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多经富民”思想的指导下,该镇不断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02年,社区内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415个,企业总产值9407万元,财税收入达1100多万元,成为马山县举足轻重的财税大户。社区内先后兴建了两座农占地达9408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道宽30米长1200米的新兴示范街、88.9亩的江滨居民住宅区第一和第二期工程、新兴电影院、金伦宾馆、人民广场、县城过境二级公路、江滨公路、水南高速路出口40米宽的大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街道绿化、亮化、美化进展迅速,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白山镇所辖的15个行政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总面积21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8公顷,总人口42985人。 各行政村交通、通迅、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各村优质谷种植面积7000亩,高产高糖糖料蔗种植面积3440亩,速生丰产林9500亩,黑山羊养殖数量达2.5万多只,行政村农业总产值4190万元,财政收入298.59万元;以红山水泥厂、大同双飞粉厂为重点的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447万元。
白山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走在全县的前列,舞龙舞狮、会鼓、花灯会展等民族传统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先后组织合群村、新兴社区的铜鼓队到南宁、梧州等地为区内外各届人士表演,多次载誉而归。2001―2002年,镇内的百悟屯、百怀屯、合灶屯、下旺屯等分别荣获“自治区文明村屯”和“地区文明村屯”称号。[1]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4]总人口
24946
男
12494
女
12452
家庭户户数
693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3913
家庭户男
12024
家庭户女
11889
0-14岁(总)
5561
0-14岁男
2879
0-14岁女
2682
15-64岁(总)
17939
15-64岁男
9007
15-64岁女
8932
65岁及以上(总)
1446
65岁及以上男
608
65岁及以上女
83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