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仁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尚仁杰,男,1966年生,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级高工

工作经历:

1995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工程结构研究所工作;预应力技术研究所成立后,在预应力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预应力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工作。

突出贡献事迹:

1、 1995年完成“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混凝土动荷载下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并通过能源水利部技术鉴定;

2、 完成“大跨度预应力无梁楼盖悬挑板受力特性和设计方法研究”获2002年冶金科技一等奖;

3、 完成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6mx27m柱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成果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获2000年鲁班奖;

4、 2001年完成深圳市民中心预应力索网结构设计和施工,该技术通过深圳市科委技术鉴定;

5、 2004年完成北京市科委项目“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复合板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并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6、 2006年7月完成“大跨度预应力张弦结构技术研究”并通过北京市科委技术鉴定;

7、 主编建设部标准《体外预应力技术规程》,参编《现浇预应力混凝复合板技术规程》。

代表论文: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有:

1、 基于 的脆性材料受拉开裂的稳定性分析,实验力学1997年6月;

2、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悬挑板上的应用和测试,工业建筑1997年8月;

3、 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悬挑板试验研究和设计方法初探,建筑结构2001年2月

4、 平面预应力索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业建筑2002年3月;

5、 大跨度钢结构中钢棒自重对受力的影响,钢结构2003年4月;

最新成果:

1、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预应力控制技术:应用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多项工程中;

2、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复合板技术:通过北京市科委技术鉴定并应用近3万平方米;

3、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该技术综合了无粘结技术和有粘结技术的优点,摒弃了其缺点,成为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产品生产和构件试验研究;

4、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开发了张弦梁、平面预应力单层索网、双层索网、双向多跨连续索网等先进的预应力钢结构技术并应用在多项工程中;

5、 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考虑复杂加载历史对承载能力影响的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基金编号5047904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