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区域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1]位于泰顺西南部,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县委、县政府驻地,镇域总面积102.8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9个社区,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人。
2005年工业总产值近3.26亿元(主要以食品、木制玩具、化工为主);地方财政收入14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8元。镇属学校包括城关中学、
罗阳二中、罗阳镇小、罗阳镇二小、鹤巢小学等7所,共有教职员工424人,6990位学生。建有敬老院一座,集中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
”对象20人,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2004年全镇落实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366人。
罗阳镇下属党支部70个(总支2个),共有党员1328人,其中镇属机关单位党支部17个,党员 306人;农村党支部36个(总支2个),党员918人;
企业党支部14个,党员105人。
行政区划
镇政府驻西大街,邮编:325500。辖5个居民区(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新北社区)、20个行政村(溪坪、联新、鹤联、南山、横岗、东内、东外、南内、南外、西内、西外、北内、北外、三垟、毛竹下、白溪、上交垟、下交垟、江渡、赤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42711
男
22502
女
20209
家庭户户数
12308
家庭户总人口
40958
家庭户男
21306
家庭户女
19652
0-14岁(总)
8796
0-14岁男
4752
0-14岁女
4044
15-64岁(总)
30982
15-64岁男
16063
15-64岁女
14919
65岁及以上(总)
2933
65岁及以上男
1687
65岁及以上女
1246
户口本地住本地
30678
经济社会
2004年工业总产值近2亿元(主要以食品、木制玩具、化工为主),地方财政收入1179.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8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近3.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8元。2004年,镇属学校包括城关中学、罗阳二中、罗阳镇小、罗阳镇二小、鹤巢小学等7所,共有教职员工424人,6990位学生。建有敬老院一座,集中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20人,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2004年全镇落实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366人。
基础设施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5年,完成城南小区的政策处理、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扫尾工程和马头岗下山脱贫小区的二、三期建设;加快康庄工程建设,完成下彩至大岭段公路沙改砼工程及寮下段工程,动工兴建山岩、月山下、林水洋等村20多公里的公路路基改造、路面砂改砼工程。
2、实施58省道工程、泰一中迁建、“一宫四馆两中心”项目、城关引供水工程建设,以及老泰一中和罗二中扩建工程,建设城关垃圾中转站。2006年完成北碉公园、飞龙山公园以及旋顶山公园建设,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做好进城脱贫点规划选址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引导边远山区农民进城脱贫。2005年,完成泰庆公路建成通车。[3]
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立足点,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1、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招商引资服务意识,完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切实把招
商引资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考核,营造“工业富镇”、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争取引进1-3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规模企业,实现合
同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40万美元,到位内资1300万元。
3、进一步推进镇办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强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造,花大力气做好外贸包装厂等企业的财务清理、清产核资、资产转让等改制
工作,盘活集体企业资产。
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区域概况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4]是赣榆县的南大门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全镇总面积84.8平方公里,有耕地3.3万亩、滩涂3.8万亩;辖11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15 亿元,农业产值2.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34亿元,财政收入643万元,人均收入5632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
总人口
34837
男
18309
女
16528
家庭户户数
8760
家庭户总人口
34637
家庭户男
18170
家庭户女
16467
0-14岁(总)
10521
0-14岁男
6147
0-14岁女
4374
15-64岁(总)
21877
15-64岁男
11015
15-64岁女
10862
65岁及以上(总)
2439
65岁及以上男
1147
65岁及以上女
1292
户口本地住本地
34144
区位交通
罗阳镇地处海州湾畔,东濒黄海,南邻连云港市区,204、310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范河、芦河、牛腿河、新沭河与通榆运河交织成网,水系丰富,204国道改道、242省道建设及连沂高速、沿海铁路修建,尤其是204国道改道,罗阳作为赣榆南大门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些都使罗阳在经济发展上占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
罗阳镇充分利用3.8万亩滩涂资源优势,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4000亩,与山东海丰集团合作,引资400万元,订单养殖黄颡鱼2000亩、美洲条纹鲈精养1000亩,银鲫、澎泽鲫轮捕轮放8000亩;暗纹东方豚、巴西鲷等特种示范养殖4000亩,四大家鱼高密度精养2000亩。2005年完成水产品总量2.2万吨,创产值1.55亿元,其中优质产量达1.7万吨 ,开发朝阳、岭灶、河疃等村为主体的珍稀动物养殖,发展蛋禽养殖11万羽,生猪存栏510头,兰狐、獭兔过万只,牛羊大牲畜780头,拥有千只鸡(鹅、鸭)、百头狐、百只羊、百只兔养殖场22个。
人文旅游
罗阳镇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休闲、崛起“旅游名镇”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高品位规划开发、高质量服务管理、多功能休闲娱乐、全方位景观美化,争取主动,市场推进,打造品牌,使罗阳休闲观光渔业优势凸现。到2005年为止,全镇共投资1.2亿元,开发滩涂4000亩,改造标准化池塘8000亩,实施省级科技项目3个、“星火计划”项目2个,全面完成了垂钓中心景观美化、基础配套、万亩生态渔业开发、现代新农村示范区等四大工程,年接待市内外游客2万人次,经济收入200万元。
经济发展
2000年来,罗阳镇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克服困难、奋勇开拓,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2002年的47.3∶31.6∶21.1调整为39.1∶33.5∶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32元。
【工业经济】
2005年全镇工业实际投入2.73亿元,引进工业项目22个,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03万元;2000-2005年年来,罗阳镇以14支施工队带出3100建筑安装大军,占有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新疆、内蒙、上海等省市12个市场,年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
【农业经济】
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购进95021、3114、早丰9号、GK21优质粮棉品种,发展西瓜棉花套作1.2万亩,三麦间作1.99万亩,花生、黄豆等油料作物510亩。2005年,全镇植树造林2550亩,沿线美化、绿化率达95%。新购大型联合收割机35台(套),农机化综合程度达88%,完成小农水治理8万方,改造低产田4500亩,粮食总产量16794吨。全年完成劳务输出1156人,创收入980万元。
【对外开放】
2005年,罗阳镇新上外资项目5个,协议注册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分别与温州、浙江、上海、台湾、韩国等地区有经济合作。
【第三产业】
罗阳镇交通优势突出,日车流量达万辆次,加工、运输、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已建成以河口、新合两村为主体,以204国道为主轴的南线餐饮服务区,以罗阳、河疃为一体,以青罗线为主轴的工商贸易区和以刘湾、东关为主体,以罗东路为主轴的观光渔业服务区。2005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468家、个私企业196家,其中新上投入过百万的大型私营企业32家,从业人员760人。东关、刘湾两村拥有活水运输车12辆,全镇有私家车112辆,成立农业协会、水产协会,发展农村经纪人200人。
社会事业
2005年,全镇计划生育率98%,人口出生率6%;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4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078名,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9%。2003年以来,共投入1400万元,完成5幢中小学教学楼;有卫生保健大楼一幢,村卫生室10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遍开展,受益群众3.14万人;积极配合省、市、县有关部门,投入300万元,修建农村公路36公里,实现“村村通”目标;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电影队常年在各村巡回放映;镇有敬老院一所;程控电话装机8725多门;有线电视有序推进,开通3977户;投入360万元,兴建大型水厂一座,疏通管道5万公里,首期受益群众2.6万人;镇政府概况及经济信息已上网。
城镇建设
科学规划,综合实施,2005年,社会投入1.1亿元,建设楼房760幢,建有通讯、医疗、电信、教学、供销大楼等标志性建筑21幢,完成镇驻地内部设施改造工程,发展群众娱乐性场所2处,全镇硬化、亮化路面35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100%,沿街安装路灯320盏,修建下水道3千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形成以204国道为轴心的南小区,以青罗公路两侧为主线、镇驻地为中心的城镇带,以东关、刘湾为一体的现代新农村示范区。
重点企业
罗阳镇重点企业有:南京客商投入3500万元的彩印包装、上海客商投入1500万元的通顺粮贸、张家港客商投入2000万元的恒新纺织、韩商投入5000万元的东明塑业、韩商投入800万美元的大光土木建材、温州客商投入5000万元的富友包装二期工程等11项目。
特色产品
罗阳镇发挥优势,科学实施“特色经济”战略,先后建成2万亩咸淡水无公害高产高效养殖基地、1万亩标准化无公害稻田养殖基地。基地产有鲢鱼、鲤鱼、鲫鱼、南美白对虾、无公害大米等特色产品。
荣誉称号
随着罗阳中心镇、新农村示范区及旅游景点、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工程的成功实施,罗阳镇也相继获得江苏省文化先进乡镇、教育现代化乡镇、连云港市淡水养殖专业乡镇、市政府级新型小城镇、县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鱼米之乡”、“苏北小江南”、“连云港市后花园”。
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区域概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6]地处东江中下游,位于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罗浮山东麓,处于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是博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是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建成区位于东江北岸,2002年县城西侧的义和镇并入罗阳镇,县城范围扩大。
罗阳镇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镇内有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奇特的山景、石景、林景、水景和云景。象头山附近建有一座抽水蓄能电站。

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紧紧抓住深圳、东莞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县委提出的“八大发展战略”,以打造“六大博罗”为抓手,以“四个年”为工作重点,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1624万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88782万元,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162589万元,增长67.7%;地税收入23669万元,增长5.32%(含县直),其中罗阳块收入15046万元,增长1%,县直块收入8623万元,增长13.9%;国税收入12228万元,下降8.82%(含县直),其中罗阳块收入6420万元,增长26%,县直块收入5808万元,下降30.16%。为确保经济稳步增长,我镇主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工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今年1—6月份,正在动工建设的项目共有10宗。其中外资7宗,总投资30206.857万美元,民资3宗,总投资15800万元人民币。已签约未动工项目共有9宗。其中外资5宗,总投资34500万美元;民资4宗,总投资61900万元人民币。新签约项目22宗,其中外资7宗,意向总投资3500万美元;民资15宗,意向总投资1.86亿元人民币。在谈项目有5宗。目前,我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户,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产生效益。
二是抓税收,确保地方经济稳步增长。今年1—6月,全镇地税收入23669万元,增长5.32%(含县直),其中罗阳块收入15046万元,增长1%,县直块收入8623万元,增长13.9%;国税收入12228万元,下降8.82%(含县直),其中罗阳块收入6420万元,增长26%,县直块收入5808万元,下降30.16%。为确保税收增长,成立税收促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欠税项目进行排查、追收,做到应收尽收。
三是抓外贸,确保外贸出口增长。我镇共有外贸出口企业60家。2009年1—5月,外贸出口完成9102万美元,占全年任务45.3%,比去年同期9586万元减少484万元,下降5%。为确保2009年外贸出口增长5%的预期目标任务,努力保持属罗阳辖区而在惠州出口的企业在博罗申报出口。
四是抓基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小组道路硬底化建设和义和公园、小金公园、博罗新城“一桥三路” (县城商业西街连接博罗新城的一座桥梁;商业西街延伸至廖洞排渠大道、飞龙大道出口南路和廖洞排渠堤坝路)的建设。其中,义和公园是由镇政府投资建设的民心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集娱乐、健身、运动于一体。目前,已动工建设,力争在年底建成使用;小金公园占地30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待动工。积极配合县做好“一园一站两新城两场馆三校十一路”的建设工作,“一园”即东山公园;“一站”即惠蓄电站扫尾工作;“两新城”即博罗新城和江南片开发建设;“两场馆”即县体育中心、县文化中心;“三校”即华侨中学、博罗技工学校、高级中学的征地拆迁;“十一路”即滨江路、东江大桥南北引道、惠博沿江公路、飞龙大道、博深高速、东江大道、博深高速义和出口路、北环路、矮岗路、县中部通道改造、324线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是抓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进站公路沿线农民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逐步打造出“罗浮山——傅娄古国——杨梅山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象头山——汤泉——惠州西湖”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路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8]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7])
总人口
127466
男
64721
女
62745
家庭户户数
27089
家庭户总人口
98299
家庭户男
49568
家庭户女
48731
0-14岁(总)
25618
0-14岁男
13857
0-14岁女
11761
15-64岁(总)
94986
15-64岁男
47797
15-64岁女
47189
65岁及以上(总)
6862
65岁及以上男
3067
65岁及以上女
3795
户口本地住本地
85600
地理气候
罗阳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4°17′,北纬23°10′,属东南沿海南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夏季热而多雨,冬季较温暖而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1℃—22.2℃,全年降雨量为1789.1—2212.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611.9—1831.9小时。夏季主导风向为东、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无霜期达342天。
人文历史
罗阳镇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罗阳就曾是缚娄国建都之地;自南朝梁天监二年,博罗县治从梁化迁至浮碇岗(俗称葫芦岭)之西后,罗阳城(时称榕城)不断得到发展。罗阳镇历史悠久,又是历代的县衙所在地,文物胜迹,保留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有观前桥、韩家祠、罗阳书院、长寿观、古榕树、白鹤庙、东岳宫以及2000年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瓷等。另外,距县城约1公里,出土了300多座先秦古墓葬群的缚娄国遗址;位于罗阳梅花荔枝村黄岭的礼佛古寺原是明代盛名的旅游区。黄岭顶上的“礼斗台”是明代成历年间宾仲山房的故址,有奇石“锣鼓石”。奇石上刻有“懒云床”、“青羊洞”等一批奇特的石刻。
罗阳镇还是一个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的地方。主要有明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的韩日缵和政熙子户郎的张萱,有清咸丰年间德庆州学正李宝芳、清未拨贡韩诸船、民初罗浮山冲虚古观道长曾雪凡、民国画家卢振寰等一批古今闻名的杰出人才。
自然风光
罗阳镇集山水奇景于一身,东江蜿蜒流罗阳镇南部,古称白水山的汤泉、三面环山、以温泉、冷泉、瀑布、碧潭而著称,是岭南旅游胜地。罗阳境内的象头山,山体形成于白垩纪的火成岩,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达1023米;山体基岩形成花岗岩特有的“石蛋”景观,有象头石、大人岩石仙桃等有趣的石景。
地缘优势
罗阳镇具有毗邻惠州、东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地缘优势。罗阳镇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一江一桥二铁六路”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一江”即东江;“一桥”即博罗东江大桥,二铁”即京九铁路和广惠机场铁路,均穿镇而过,并设有客运、货运中转站;“六路”即广汕公路、金龙大道、小罗公路、惠博沿江路以及广惠、惠河高速公路。从罗阳到惠州市区仅15分钟车程,到东莞仅20分钟车程,经惠深高速公路前往深圳也仅一个小时车程,广惠高速公路通车后至广州仅需一个小时车程。
经济建设
罗阳镇拥有110千伏高压输变电站3座,水力发电站3座,火力发电厂1个,年发电量约8000万度,并入大电网。另外,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大大提高了罗阳镇的供电能力。辖区内3个水厂日供水量达10万多立方米。同时,电信业发展迅速,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和生产之需。镇内程控电话、传真、手提电话、互联网等通迅业务已全面开通,信息覆盖城乡。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镇内有宾馆、大酒店10多家。市容市貌不断得到改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
罗阳镇还建有健全的社会治安网络,辖区内有1个公安分局、5个派出所、1个巡警中队、1个治安中队和1个交警中队,还有护厂队、护村队等一大批治安保卫力量,总人数达数千人。
2000年来,罗阳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主要农产品有荔枝、黄皮、桔、杨桃、酥糖等;依托生态环境优良的象头山及周边岭南山水,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业,并在沿线形成有客家风味“窑鸡”等特色美食长廊。
2000年来,罗阳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外向带动、科技兴镇、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增创开放、产业、科技体制和环境五大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至2008年,镇内已建成小金工业区、洲际高新技术工业园东区、西区和北区四大设施配套、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历届政府都竭诚为外商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服务,规范和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的申办、征地、办照、厂区建设、招工、报关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并根据实际采取调低或免收部门厂房租金、降低地价、减免部门规费、争取提留一部分地税返还给企业自身使用等优惠措施适当向外商让利。同时,镇内“三高”农业发展基础良好,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至2008年,罗阳工业发展总量已上了一定的规模,主要产业有电子、五金、医药、服装、家具、印刷等,2008年被评为惠州市电子信息专业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9])
总人口
127466
男
64721
女
62745
家庭户户数
27089
家庭户总人口(总)
98299
家庭户男
49568
家庭户女
48731
0-14岁(总)
25618
0-14岁男
13857
0-14岁女
11761
15-64岁(总)
94986
15-64岁男
47797
15-64岁女
47189
65岁及以上(总)
6862
65岁及以上男
3067
65岁及以上女
379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