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景苏堂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品原文题景苏堂竹①

一叶复一叶,也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墨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②。

回首熙丰间③,几人愧此竹?[1]

作品注释①景苏堂:在江西瑞昌。苏轼路过瑞昌,于崖上题字,墨点落在竹叶上。王景琰移竹于苏轼曾过夜的堂前,并挂了一块“景苏堂”的匾。

②北麓:王景琰的号。

③熙丰:宋神宗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年间。[1]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咏物兼怀人的古风。诗人通过咏竹来赞颂苏轼的高风亮节。

此诗前四句写竹叶,以“翻覆”暗喻八十年来沧桑变化,以“接续”暗含苏轼的高风亮节永垂不朽。五、六两句写竹节,以其“一节不肯曲”表现出苏轼正道直行,绝不弯腰的傲岸品格,寄寓诗人敬仰之情。七、八两句采用透过一层法,表面上看是写王景琰,实际上是在赞扬苏轼“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崇高精神。最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一个“愧”字直可叫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及其同党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们要是能够和苏轼在黄泉下相见,怕是恨不得能往下一层地狱钻。[1]

作者简介释道璨

宋代诗僧。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游方17年,涉足闽浙。公元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游东山。公元1248年(淳祐八年),自西湖至四明,复归径山。公元1254年(宝祐二年),住饶州荐福寺,后移住庐山开先华严寺,再住荐福。为退庵空禅师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其中诗一卷;又有文集《集文印》二十卷,末附宋维康编《语录》一卷,事见《语录》及妙叶堂刊本《柳堂外集》大雷庆槃序、元宏灯岱跋。[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