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据谓刻成以后车马填集碑下,捶拓无虚日(见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故不久,碑石既毁。碑文内容是记高祖立孔德伦为褒圣侯并新修孔庙事。又传贞观间(公元627年——649年)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既毁。
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后命相王旦重摹刻。原刻拓本在北宋时已不多见。宋黄庭坚云:〖顷见摹刻虞永兴《孔子庙碑》,甚不厌人意,意亦疑为工太速。今观旧刻,虽姿媚而造笔之势甚遭,固知名下无虚土地。〗重刻一石今亦不传。目前所存精品古拓,仅清人李宗瀚所藏一本,喧传作为〖四宝之一〗,已影印行世,但原拓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可能半属唐拓。
重刻本有数种,著名的有..一、宋王彦超重刻于映西西安,俗称〖陕西本〗,又名〖西庙堂碑〗。现存西安碑林。明嘉靖地震,石断为三。二、元至元间重刻于山东城武。俗称〖城武本〗,又名〖东庙堂碑〗。元至元间定陶河岸决定时出土。
虞世南,初仕陈、隋,终入唐,封永兴县子。与欧、褚、薛并称唐初四家。其字娴静典雅,内含刚柔,学者可从中汲其静穆之气
孔子庙堂碑:唐虞世南撰文并书,正楷。现存摹刻有二:一在西安碑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一在成武,称“成武本”或“东庙堂碑”。现由县文物室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