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大教堂原为霍恩措伦王室的宫廷大教堂,做为新教教堂同罗马天主教教堂彼得大教堂相应。
1894年至1905年威廉皇帝二世时期,由Julius Carl Raschdorff设计所建。柏林大教堂是在旧的大教堂拆除之后,为霍恩措伦王族所建的宫廷及纪念教堂。不顾当时人们的反对,柏林大教堂上按照威廉二世的愿望,建起了一座装饰华丽、带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圆顶。二次大战期间,教堂毁坏严重,1975年至1993年间得到了重新修复,但其原有装饰进行了简化。
教堂内部修饰富丽豪华,于同一时期由同样的建筑家Raschdorff设计。其中最创珍贵的是大选帝侯及夫人Dorothea,弗里德里希国王一世及王后索菲·夏洛滕的棺材价值连城。主圣坛是1850年F·A·Stüler的作品。
柏林大教堂巍然耸立在菩提树下大街东头。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内有霍恩索雷伦王室墓葬,大天井高达114米。
建立于1904年。墓室中有95个豪华石棺的大教堂在二战和战后都遭到严重的毁坏,后来于1993年才得以重新修复。
这是新教的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在它的穹顶下长眠着霍亨索伦家族的90多名成员。威廉二世皇帝非常重视这座教堂的建造。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堂内有老照片展,偶尔也有风琴演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