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兰德斯】凡·代克
在古代埃及和罗马,死者的容貌往往会被人们绘制在漆棺上,以示他的灵魂还活着。但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肖像画,体现的则是文艺复兴对人个体的重新关注。在16世纪,提香、丢勒、莱奥纳多、荷尔拜因等人在人物绘画方面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高峰。到了17世纪,欧洲社会最引人注目的肖像画大师就是凡·代克。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17世纪的肖像画大师已经能将个人的肤色、毛发和眼神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画家的绘画技巧和手法已变得几乎炉火纯青了。这种进步首先引起了教皇、宫廷贵族和有钱商人们的注意,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能够挽留年轻的岁月。庞大的社会需求由此诞生了这个历史上“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代,只要有机会,任何一个杰出的肖像画家都有可能成为皇宫贵族的座上客,大师级的肖像画家凡·代克因此便荣获爵士封号。
安东尼·凡·代克于1599年3月出生在弗兰德斯。很早的时候,他就进入了肖像画大师鲁本斯的画室,既是助手也是弟子。在这里,正是靠刻苦学习和略带忧郁的气质,凡·代克成为鲁本斯最得意的弟子。1618年,他获得圣路加公会画师的称号,成为安特卫普一位小有名声的肖像画家。很快,老师那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被他全部掌握。于是,他离开老师鲁本斯,远赴意大利去吸收那里浓厚的艺术气息。在热那亚,他一住就是5个年头。当再次回到佛兰德斯,他的画风已经彻底拜托了老师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形象朴实自然,豪不夸饰,有很深的观察力。并且由于性格内敛的关系,甚至还带着一丝纤弱和柔美。同热情奔放的鲁本斯相比,他显得冷静许多。
1627年,他总结了自己十多年来的肖像画,并出版了铜版画集《名人肖像画》。1632年,英王查理一世甚为赏识他的艺术才华,遂发出邀请。凡·代克应邀赴英并出任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此后,他便在英国度过了九年,与自己的祖国渐渐疏远。而后人透过他娴熟的技巧,也见识到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人士的风雅与仪态。《查理一世行猎图》就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所表现的是查理一世狩猎途中的片刻休息。观众不仅希望能够清晰地看到国王的面庞,还能领略到尊贵者的仪态。而在阴暗的背景里,才是可见随从的马匹、侍臣等。国王平静地站在最前面,神情冷莫而高傲,腰间的佩剑、宽沿的礼帽无不显 示着帝 王 的 身份。但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对国王做了美化,他面对豪华和权贵事物显得是那样的克制和冷静。与法兰西斯一世肖像相比,凡·代克对于象征着贵族特征的繁琐装饰并没有多少兴趣,他所要展现的是主人公的身上最好能隐藏着他的命运。他的心血只倾注在含而不露的细节中,但这些细节丝毫不会喧宾夺主,削弱观者对人物本身的印象。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能否深刻地揭示所绘人物的精神与性格,是判断一幅现实主义肖像画作品是否成功的主要衡量标准。在这幅查理一世行猎图中,查理一世右手支着手杖,做作的姿势下透露着他的虚弱。这样的暗示终于在1649年得到兑现,自命不凡、独断专行的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查理一世作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成为过去,而凡·代克所绘的关于他的这幅行猎图却在艺术王国里成为永恒和经典。此画完成于1635年,长272厘米,宽212厘米,现珍藏于巴黎卢浮宫。
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略带忧郁的气质为他不仅带来了政治地位和名声,更为他带来了巨大财富。为了应接不暇的大量肖像订单,他特意在伦敦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画室。在工作量非常大的时候,他只要亲自画完重要部位,其他部位则由弟子们代笔。1639年,正出于事业和荣誉巅峰的凡·代克和一位英国贵妇举办了一场由查理一世亲自主持的婚礼,此时他的人生可谓已是俗世中的完美。然而,两年后即1641年12 月,也许正是应了“天妒英才”的预言,正当人们对他即将面世的新作品翘首以待时,病魔突然夺走了他的生命。
在十七世纪佛兰德斯派绘画中著名人物中,凡·代克是个人风格最明显的一位。虽然他的一生精力主要倾注在肖像画上,但早期的他也留下了许多宗教即其他题材的作品。他宗教作品优质精美,与肖像画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重要地位相比,丝毫不会逊色。其后半生主要活动于英国,因此他的艺术风格对比较保守的英国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