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旧称珠溪镇、珠街阁。镇于明万历年间形成,初名朱家村,后因商业日盛,至清末民初遂成大镇,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区东起南港大桥,西至接秀桥,北滨大淀湖,南靠青平公路,面积1.25平方公里,形如折扇面。镇内河港交错,现有桥梁30座,为江南水乡集镇。镇东北部的井亭镇原属江苏省昆山县境,解放初划归朱家角镇。全镇居民4492户,12108人,其中市、县、镇属企业职工3936人,镇设1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公路有沪朱、青平、青枫、青商等线,水运航道宽阔,四通八达。
镇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旧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说。民国时米市极盛,青角薄稻米名满遐迩,其时漕港两岸的米厂、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届新谷登场,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其盛况可见。加以镇上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布,货源充沛,营业兴盛。现设有74个门市部,职工673人,1985年社会商品销售额达3172万元。工业有仪表、冶金、塑料、造纸、酿酒等5家市属厂,食品、油脂、印刷、仪表、服装、家具、制绳、碾米、饲料等12家县属厂。镇属工厂9家,1985年职工526人,产值638.91万元,获利88.37万元。淀山湖酒厂的蜜清醇、上海黄酒、淀山湖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义仁泰食品厂的酱油、乳腐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镇区有中学2所,小学2所,幼托设施完善,还有灯光球,982年以来连续3次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城镇。
镇上有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桥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西北有马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布局稀疏得体,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宴会厅、打唱台、书城、书画廊等建筑。还有城隍庙、共青公园等处胜迹。镇西滨淀山湖,离大观园游览区极近,又以水乡集镇风光吸引中外游客。著名土产美味醉蟹、鳝燠面、五香熏鱼、卤汁豆腐干等均已恢复生产供应,市场更加繁荣。
朱家角镇“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山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
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一桥,指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腊人腊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晶位极高。
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名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朱家角的传统特色有:玫瑰豆腐、双套晒油、无铅皮蛋、五色汤圆、小笼馒头、炙毛豆、鲜肉棕等。每逢金秋菊黄蟹肥时候,在这里还能尝到鲜美的淀山湖大闸蟹。
小桥
“到了古镇不看桥,等于古镇勿曾到”。各种各样造型的古石桥把古镇连成一个整体。建于明代的五孔石拱放生桥、三孔石拱九峰桥、单孔石拱泰安桥等36座精美的古石桥,依然是古风犹存。
流水
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尽显江南水乡之特色。
人家
“楼上住家,楼下开店”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千余栋明清建筑别具一格,万余户人家依水傍河。
北大街
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珠溪园
布局精巧,假山、水帘洞、荷花池、湖心亭等点缀其间。园内有春、秋、冬三园景色,暗香浮动,郁郁葱葱。春园小溪环绕,溪岸边筑有石驳护棚,溪上有造型各异的四折桥、弧形水泥桥、石板小桥等,形成了桥孔中见桥的奇观异景。
泰安桥
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桥高且陡,桥头竖立旗杆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得航标,桥两边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敦厚。
城隍庙
人称“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是道教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周围建筑古朴典雅,庙内戏台可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门前的一对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颇具江南石狮雕刻风格。
课植园
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油井,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建筑。因原园主为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整个庄园建有碑廊、望月亭、唱戏楼、荷花池、水晶宫、五角亭等。
淀山湖
是天然淡水湖泊,简称淀湖,俗称甜水湖。湖面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8公里,环湖周长约35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淀山湖是杭州西湖的十一倍,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银杏树
位于原慈门寺大殿亭院内,为原慈门寺主持和尚亲手所植,约有700年历史。民国期间,慈门寺逐渐衰落,现为人民医院,存雌雄古杏各一株。高约18米,树围分别为2.7米和3.3米,被称为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1991年列入县级保护文物。
席氏厅堂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东湖街席家弄里,是镇上现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宅第做南朝北,前后共五厅堂。正墙门前的两座扁圆形石墩、雕有民间建筑罕见的奔腾麒麟,沿河油石驳、河埠、水墙门。头亭建筑高大宽敞,保存完好的仪门砖雕,龙凤走兽,造型生动,雕工细腻,以前为席氏家族婚丧喜庆的场所。
圆津禅院
始建于1341年,寺内因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称娘娘庙。后大部被毁于兵灾,近修复,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香火极盛。
慈门街
在原慈门街基础上重建,是百年老店函大隆酱园的后院,内有文昌阁、九碑廊、龙泉地等,现为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
放生桥
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人称“沪上第一桥”。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和尚募建。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