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宪章烈士
冯宪章(1908-1931.8),广东省兴宁县人。1923年12月考入梅县东山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期间阅读进步书刊,并结识进步学生。在共产党人张维的倡导下,成立“兴宁留梅学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进行街头演出,在《宁江青年》发表诗文。
大革命时期,1925年初在大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组织“新学生社”。1926年5月共青团梅县县委出版《少年旗帜》,任主编。1927年3月和进步学生一起,深入乡镇农村,以演白话戏、讲演会、散发传单等形式,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分裂的革命活动。5月为反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加入攻打梅城的暴动“行动队”而被通缉,离校避难。8月参加兴宁县党组织发动的第二次暴动。暴动成功后,成立红12团,任团部宣传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2月赴广州加入工人赤卫队,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前往上海,考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艺术大学,加入“太阳社”,以诗文当刀枪,向“地狱和魔鬼”发起进攻,蒋光赤称赞“他的革命诗歌里流动的情绪比火还要热烈,前途是极有希望的。”同年秋“太阳社”被封,东渡日本,与蒋光赤等组织“太阳社”东京支社,继续从事无产阶级文学活动。1928年3月,被日本当局逮捕入狱,不久遣送回国。在上海集中全力进行革命创作。接连出版《梦后》、《警钟》、《暗夜》诗集和《火焰丛书》之一等著作、以笔、以诗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反动与黑暗,为无产阶级革命呐喊助阵。不久,《游移》、《一月十三》、《楼头的艳笑》相继出版,既触及社会底层的凄苦,呼唤民众起来反抗,又揭示“国民如若麻木不仁最终将埋葬自己”的真谛,更预言旧社会必定灭亡,新社会必定诞生,人民必定胜利,前途必定光明。他多才多艺,毅力惊人,在创作的同时,还翻译了苏联等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先后出版《新兴艺术理论》和德国革命女作家露沙·罗森堡的《狱中通信》,为转化文学为政治服务,把新文学运动推向新高潮作出很大的贡献。1930年3月2日,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5月被捕入狱。在狱中与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1年8月,因监狱恶劣条件折磨病重致死,时年23岁。
1963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载纪念文章,赞扬他是一位“把自己的灵感和生命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革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