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北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南船北马

【拼音】nán chuán běi mǎ

【解释】1、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2、指南北交汇之地,南人北上改骑马,北人南下改乘船。

【出处】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辕楫交替、舍舟登岸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最长、最著名的人工运河,主要是因漕运而兴起的。她不仅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历史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载体。淮安,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淮安,扼淮牵运,明清时漕运总督驻节,为漕运中枢;黄河夺淮期间,为黄淮运交汇处,是治理关键和总河驻节之所。康熙三大要政中,漕运、河务,淮安居其二;淮北盐集散中心,著名税关淮安关所在。淮安在明清时期成为贡道转轴,“漕政通乎七省”的漕运总督驻节之地,从而成为漕运的中枢 。今淮安清江浦有:“南船北马、舍舟登岸”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