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信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饥饿信号orexin

这个下视丘所分泌的饥饿调控信号,是日本科学家于一九九八年首先在老鼠身上发现的,其名称源自希腊文的 orexis,乃「食欲」之意。Orexin 由 33 个氨基酸所组成,分子量大约为三千六百道尔顿(3.6 KDa)。研究也发现脑部 orexin的受器,主要是表现在下视丘饥饿中枢附近的神经元,饱食中枢未见有 orexin 受器的表现,可见 orexin 在刺激饥饿中枢,及调升摄食量的生理机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要证实 orexin 在调升摄食量方面的作用,日本科学家把 orexin 直接注射到老鼠脑室侧部后发现,2 ~ 3 小时内老鼠的摄食量增加了数倍。另外,将老鼠禁食 48 小时后,测量脑部 orexin 的表现也发现,和正常进食的老鼠相比,下视丘 orexin 的表现量也增加了 2.4 倍。所以,在饥饿状态下,下视丘可分泌 orexin,刺激饥饿中枢而引起食欲,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另外,如果 orexin 的基因表现异常,orexin 分泌过多,刺激食欲太强的结果,会导致过食而引发肥胖,也是一种颇为合理的假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