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林心健出生于福清阳下镇,他四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四个孩子,他年幼的心灵萌发了当医生的念头。“妈妈告诉我们,读书是惟一

出路,不是穿皮鞋就是穿草鞋。”生活的贫穷,母亲的鞭策,使林心健发愤图强,他从小就在心底定下远大的志向——学业有成,不断攀登科

学高峰。1982年,抱着“当医生”的梦想,16岁的林心健毕业于福清一中,考入了福建医学院(现改为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在福

清师专医疗室工作,91年他重返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药理研究所工作。97年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

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的留美学生。在留美攻读博士后学位的短短四年内,他在国际一流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12篇,并拥有一项新型抗癌药物筛选模型发明专利。该发明利用绿色莹光蛋白,对抗癌药物进行探测,它能省时省力并定量检测出抗癌药物

或潜在的抗癌药物其抗癌作用的大小。目前,该项发明专利已应用于有关制药公司。由于他在癌症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他被聘为加州大学圣地

亚哥分校的助理研究员,并被福建医科大学正式聘为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

初到美国,最难过的是语言关。虽然,从初一年到研究生毕业,他的每一次英语考试都拿第一,公派出国英语考试成绩也是全省第一,然而语

言环境的全然不同,也让他一时无措。他狠下决心,发愤学习,等到导师史蒂芬豪威尔拿着自己的论文要他修改,考验他的英语水平时,他竟

能改出不少导师的语法毛病。师颜大悦,弟子不必不如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他为可塑之才。扎实的英语功底加上实践中的应用,使他在

科研领域里如虎添翼。“我喜欢研究工作,它让我感到其乐无穷”。在美国的林心健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他的工作强度超过普通人

,实验室成了他最重要的生活部分,一向敬业的导师都开起了他的玩笑:“我这看门人要轮到你了”

勤奋的结果使他成为导师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的劳动价值也充分得到了体现。加州大学给他的聘金连年上升,从98年年薪2.4万美元到

99年的3.5万美元再到2000年的5.4万美元,这在美国大学极为罕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