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其中心地区先后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和南梁革命根据地。南梁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即南梁政府)所在地,南梁乡位于甘肃省华池县东部50公里处。照金位于陕西省耀县(今耀州区)西北。
创建经过1933年秋,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在荔园堡消灭了国民党驻军一个营,当场处决了营长梁邦栋。11月25日,在南梁小河沟的四合台村成立了陕甘边临时革命委员会。四十二师抽调张振东、王英、杨培盛、张志孝、强家珍等10余人和8枝枪,组建了保安、合水、庆阳和安塞游击队。不久,南梁附近农村相继建立农会组织,并组建了约1000人的赤卫军。此时,陕甘边根据地的范围,以荔园堡为中心,扩展到北至合水坡,南至苗村,西至老爷岭,东至平定川的广大区域。
南梁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度恐慌。12月初,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调集驻保安、合水、庆阳等地正规军4个营和地方民团5000余人,分9股向南梁发动了进攻。为了粉碎其进攻,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的梁沟门召开会议,成立了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部,杨琪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成立了南梁后方工作委员会,由因病休养的吴岱峰任主任。王泰吉、刘志丹旋即率红四十二师南下支援关中第三路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以第二路游击队打击进犯南梁的国民党军。吴岱峰、杨琪、张策等率游击队转人平定川老场村、豹子川王街村一带,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准备迎击进犯南梁的国民党军。12月10日,甘肃警备第二旅驻合水的仇良民团1个营,进入南梁二将川。这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在福建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人民革命政府。消息传来,仇良民部队撤离南梁,其余各股国民党军也停止进攻。王泰吉、刘志丹率部接连取得消灭合水固城、正宁王郎坡和宁县南义堡民团等战斗胜利后,在正宁、旬邑、淳化一带,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使关中地区的革命形势又高涨起来。
1934年1月8日,红四十二师返回合水县连家砭,因王泰吉清求去豫陕边区做兵运工作,师党委决定刘志丹任师长,杨森任政委。年前,在照金突围时负伤的习仲勋来到南梁,协助吴岱峰、张策在南梁金岔沟成立了第一个农民联合会。随后,小河沟、豹子川、白马庙川、玉皇庙川、二将川、平定川、吴堡川、义正川、樊川、麻地台川等地的农民联合会、贫农团、雇农工会等组织和乡村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并在小河沟、二将川、东华池、白马庙川、玉皇庙川建立了5个赤卫军大队,共1000余人。1933年冬,在白马庙建立了南梁山区的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张志德任党支部书记。
1934年2月,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第三路总指挥部成立,张明吾任总指挥;25日,在四合台村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根据地最高军事机关——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岱峰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长;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大队,郭锡山任队长。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堡为中心,北至吴堡川,南至固城川,西至柔远川,东至大东沟,方圆100余公里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已经基本形成。
1934年5月下旬,刘志丹、杨森率部回到南梁。7月23日,谢子长、郭洪涛等率领陕北游击队在南梁阎家坬子与红二十六军会合。28日,召开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党政军联席会议,发布了《关于目前形势与陕甘边党的任务的决议》,亦称“七月决议”。“决议”要求加强党对华池苏区的领导,成立一个区委;陕甘边以华池苏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恢复照金苏区,打通与陕北苏区的联系;“务必于十月革命纪念日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扩大与巩固红军,第二和第三路游击队于两个月内务扩大1个团红军,红四十二师帮助陕北游击队扩大1个师红军,将红四十二师扩大为1个军;各游击队要产生第二个游击队,并积极组建宜、洛和娜县游击队;除苏区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外,要向周围的游击区发展;开设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干部。会议还决定开展抗日救亡的民族革命战争。这个决议是指导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934年8月上旬,合水游击队在旦八寨歼灭国民党军数十人。庆阳游击队歼灭韩俊卿1个营,拔除了刘沟、李沟门、悦乐堡等民团据点。在此前后,于柔远川、城壕川一带建立了贫农团、雇农工会、赤卫军、农民联合会、共产党基层支部等组织,开辟了与南梁相连的百余公里的庆北新苏区。与此同时,第二路游击队拔掉了刘老庄、虎头坡等民团据点,开辟了方圆30余公里的甘洛新苏区,组建起庆北、华池、元城、悦乐、靖边、甘泉、延安、瓦子川、鄜县等游击队以及陕甘游击队五、六、七、八等支队,部队扩大到1000余人。赤卫军又建立了平定川、豹子川、白沙川、瓦子川、麻地台川、太白川、苗村川、义正川、樊川、吴堡川、脚扎川、白豹川、柔远川等13个大队;各村也相继成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8月17日,谢子长、吴岱峰等率领红三团和陕北游击队在安定县全歼国民党军1个连;22日在绥德县张家圪台歼井岳秀部队2个排,击溃增援之军1个连;26日在河口镇击溃其1个连。谢子长不幸负伤。
此时,关中地区的革命斗争也迅猛发展。第三路游击队已发展到有宁县三支队、平子四支队、正宁五支队、湫头八支队、龙咀子十六支队和中宜、旬邑、淳化、耀县、照金、渭北、鄜西、建庄、邡县(今陕西彬县)等14个游击队及总指挥部直属特务队,共1000余人。在红军和游击队胜利发展的影响下,先后有耀县民团20余人,泾阳县永乐镇民团60余人,蒋系杨步飞部驻正宁湫头的侦察排40余人,起义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
1934年9月18日,在安定县崖窑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第一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为支援陕北红军、游击队的斗争,10月初,杨森等率领红三团再次转战陕北。10月5日,配合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在清涧县折家坪全歼国民党军1个连;10日,与陕北独立一团在安定县长蛇湾消灭国民党军1个连。接着,两支部队向安定县王家湾挺进,高双城部1个炮兵营闻风而逃。杨森等率部返回南梁。
1934年9月19日,在正宁湫头建立了红四十二师第一团,陈国栋任团长,张仲良任政委。10月10日,在阎家坬子建立了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刘景范任团长,胡彦英任政委。其时,谢子长伤势恶化,由张秀山接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10月中旬,国民党又调集6个团配合旦八寨民团,分兵6路,三面推进,向陕甘边根据地边沿发动进犯。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决定,除留游击队配合赤卫军与其周旋外,红军主力部队转战敌后,消灭其一路,打乱国民党军整个进攻部署。在刘志丹的指挥下,红二团歼灭旦八寨曹俊章民团50余人,击退了高玉亭营的进攻,又配合红三团消灭了新寨、白家屯等民团;骑兵团消灭了吴旗镇一个山寨里的民团;接着,红二团、骑兵团又袭击了楼房坪的张廷芝军;红一团和第三路游击队连续打击了湫头、麻子掌、梁家掌、直罗镇、王郎坡的国民党军和民团。10月30日,在赤安游击队的配合下,骑兵团在吴堡川歼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张廷芝部70余人,打出了红军的军威。其余各路国民党军闻风纷纷溃退。陕甘边革命武装力量的迅速壮大和连续取得的军事胜利,使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扩展到东至洛河川,西至元城川,北至宁条梁,南至耀县的广大地区,解放了庆阳、合水、保安、靖边、安塞、甘泉、鄜县、正宁、宁县、旬邑、耀县、淳化、宜君等20多个县。创建陕甘革命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