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ltan Hassan Mosque and Madrasa, Cairo
苏丹·哈桑清真寺简介苏丹·哈桑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古老清真寺,坐落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东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街尽头。
该寺始建于 1356 年,完成于1363年,整个工程竣工则历时33年。是由马木路克王朝苏丹·哈桑建造起的一组宏伟的建筑群体。这组占地 7906 平方米、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是依照十字形设计的,包括大清真寺、经学院、苏丹·哈桑衣冠冢及宣礼塔等主要建筑。十字形设计所体现的严格平衡和对称,象征着永恒,赋予了该寺以庄严之美。大清真寺的大门高 37.7 米,以青铜铸成,又用大马士革的金属工艺品镶边。寺内的枝形灯架上刻有阿拉伯风格的华丽图案。朝向麦加的米海拉布(祈祷用的壁龛)旁有用宝石作钉子的金质《古兰经》匣和体现精湛镶嵌艺术的木制讲台及读经台。寺内灯笼和彩色窗户都是用最精美的五颜六色的玻璃制成,绘有花草图案和阿拉伯铭文,墙壁则以最精美的花瓷砖装饰,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在大清真寺的后面是 4 座讲堂和一个内院,它们共同组成了苏丹·哈桑清真寺的经学院。其中,内院为核心,长 32 米,宽 24.6 米,正中有一个八边形屋檐的圆穹顶小凉亭,以多根大理石柱支撑,亭内有淋浴用的大水池。内院四周为高大的院墙,每面中心都设有一道朝外敞开的大拱门,分别通向四座讲堂。这 4 座讲堂分别属于逊尼派的 4 大教法学派——哈乃斐学派、沙斐仪学派、马立克学派、罕百里学派,其中最大的讲堂占地 898 平方米。外院东北、西北、西南角还各有一厅,建有带尖的拱形石顶,其中东厅最大,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色彩最浓。厅壁用大理石和彩色石块拼排,天花板用砖砌并以石头镶边。厅内有巨大的大理石台,十余根柱子交错支撑。大厅东侧是朝向麦加的米海拉布,其右是大理石的敏拜尔(布道坛)。从东厅米海拉布两侧的两道门可直接通向苏丹·哈桑的正方形大理石衣冠冢。据墓碑记载,该冢建于 1384 年,时为哈桑死后 23 年。冢四周有木制围栏。两门上包有黄铜,镶嵌金银。墓上有方形的屋顶,屋顶总面积为 751平方米,高 48 米。寺西北 30 米处有一部大水车。该寺东南还有两座石砌的宏伟高耸的宣礼尖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开罗之最,相当于30层的大楼。登上尖塔十分困难,但是从上面可以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内的开罗全景。苏丹·哈桑清真寺以其精巧、细腻,巧夺天工的建筑和古老的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教徒前来朝拜,有人还曾将它与法老时期的金字塔相媲美。
艾优布王朝和马木鲁克王朝时期的清真寺这一时期主要的建筑物有苏丹·卡米里于公元1211年修建的伊玛目沙斐仪(伊斯兰沙斐仪教法学派的创立者)清真寺和墓庐。沙斐仪墓庐圆屋顶内部的雕刻和饰画闻名遐迩。墓庐上修建有庞大的圆屋顶是该时期建筑的一个特点。1250年谢吉尔·杜勒为丈夫修建的墓庐,正面有孔洞,,回纹状雕刻,临摹《古兰经》铭文,卯榫、拱石以及雕刻石柱等优美的艺术造型;另外,一些学校的建筑也值得一提:如萨利赫学校主门上高达32米的宣礼塔,造型独特。塔体共3层,第1层是正六面体,第2层是八面体,塔冠是一波状的圆屋顶。
马木鲁克时期(公元1250—1390年,马木鲁克王朝前期),建筑业在埃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学领域硕果累累,成就辉煌。3位苏丹盖拉温、纳绥尔、哈桑修建的清真寺、学校、陵墓等建筑的外部装饰极其精美。公元1363年建成的苏丹哈桑清真寺以蜂巢式装饰著称,墙上修砌了1座高耸的中空宣礼塔,塔身从上到下安装了8扇排列整齐的窗户。该寺有4座大殿,据说4座大殿内分别讲授“四大教法学派”的法学主张。最大的殿堂是东殿,殿内有用白色大理石镶嵌的凹壁。哈桑墓庐上的圆屋顶造型、雕刻精美。整座清真寺的设计呈十字形,寺中心是一露天庭院。
参观注意事项参观者不可穿短裤,女性则禁着无袖衣裳,进入寺院前,必须穿上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