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陆军航空兵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有过反复,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有了新的认识。
但凭损失大小评价一件兵器的作用是不全面的,事实表明,在战争中越是关键的武器,损失往往越大,正因为作用大,对手才集中力量攻击,比如二战中苏联的坦克、日本的航空母舰、德国的潜艇、美国的重型轰炸机。
因此,要评价武器的作用,比较合理的是看其是否具有可替代性。比如,评价坦克的作用,我们可以假设没有坦克会怎么样?很简单,没有坦克,陆战将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时的水平,英军一天之内被德军机枪扫倒6万人的战例将比比皆是。西方总说我军搞“人海战术”,实际上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就知道“人海战术”这顶帽子是张冠李戴了。
按照这样的方法,很容易找到一件兵器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直升机投入实战后,的确损失很大。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被击落各型直升机约4500架,不计受伤的,随机死亡的就有2000余人;在阿富汗战争中,前苏联的直升机部队每年都要损失8%-12%,有500多架各型直升机被击落,。
虽然损失大,但不能否定直升机的作用。越南战争中,美军直升机共飞行约1.34亿小时,每架直升机平均月飞行量达200多小时,直升机飞行员最多日飞行达13小时。阿富汗战争中,前苏军的直升机,每架平均飞行时数和美军相当,直升机部队的飞机平均日飞行约8次。这两场战争被称为“直升机战争”,的确是名副其实。如果没有直升机,美军和苏军反游击战的水平,就会停留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进山”的水平上,战争绝对不会拖上十年,就不会只损失5万人、10万人。
不仅仅是在反游击作战中作用巨大,在正面交战的情况下武装直升机也显示了威力。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有5200多个装甲目标被击毁,其中有2100多个是武装直升机所为。如果能够有多一点的T-72获得与M1A1对射的机会,美国人也不就敢编造M1A1无法击穿的神话了。
我国的陆军航空兵目前具备的大发展的契机,进口了米-17约100多架,而且计划在国内组装;直-8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可以进行量产;俄罗斯有意出口米-26直升机;WZ-10研制成功。这样,我们和美军空骑部队的AH-64、UH-60、CH-47对应的机型都有了着落。
装备问题的解决有了眉目,战法问题还需要关注。在这个问题要向美军学习,在使用直升机作战这个问题上,美军经验丰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们可以少走弯路。
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指出两点:
第一、战役上的“蛙跳”。
在海湾战争中,美第101空中突击师以300架直升机两次蛙跳,突入伊拉克后方近500公里,实现对伊军29个师、40万人的合围。这个战例表明,未来战争中,战役规模的使用直升机,应当首先考虑蛙跳。
台海作战需要速战速决,速战速决就要避免逐点攻坚,蛙跳战术就是选择之一。在1982年英阿马岛作战中,英军以8000人击败战胜14000人的阿守军,用直升机实施蛙跳战术对创造这个奇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网友多次呼吁建设我们的空突部队,这很有道理。从未来的作战环境看,空15军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在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曾经有一次把水搅浑的机会,就是集中装甲集群突入沙特境内,打击先期到达的美82空降师。空降兵落地后就是轻装步兵,再怎么改进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如果能够集中全军的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从空15军中拿出一个师,组成我们的空突部队,将形成一只真正的拳头部队,任何台军的背后都可能突然杀出一只部队。
伴随坦克的出现诞生了闪击战,使得快速结束战争成为可能;伴随直升机技术的发展,垂直打击将成为陆战的新模式。
第二、战术上的“越肩”攻击
这个“越肩”是我说法,也可称为“火力圈外悬翔攻击”,不是空空导弹的“越肩发射”。
海湾战争中武装直升机的惊人表现,是伊拉克人被打了一个“冷不防”。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武装直升机的战术运用才更有味道。
在伊拉克战争中,AH-1和AH-64的不同表现是对“越肩”战术的最好诠释。由于“眼镜蛇”自量装甲不厚,不敢深入敌后,更多的采取与地面部队配合的战术,在地面部队遇到阻击后,AH-1在引导下突然从自己战线后方越升、开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损失也很小,没有一架被击落。
而AH-64开始还想重演海湾战争的一幕,搞纵深攻击,结果是遭到了迎头痛击。2003年3月24日,美国陆军第11航空团的32架“阿帕奇”对伊共和国卫队实施纵深攻击,结果掉入预设的防空火力圈,当场击落1架,29架受伤,以至该单位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无力再实施大的行动。没有赵子龙那两下子,还想玩“七进七出”?
后来AH-64知错就改,更多的采取了悬翔攻击,事先有周密的航空侦察,攻击时强调地面炮火和固定翼飞机的轰炸,尤其是有了“捕食者”无人侦察机,AH-64增添了得力的帮手。对AH-64的小心翼翼没必要嘲笑,若论火力覆盖,武装直升机远远不及炮兵群和战斗轰炸机,只要计算一下弹药投放量就是知道了。
任何武器都有个扬长避短的问题,武直的优点是精确打击,弱点是易损,因此,采用“越肩”战术是合理的选择。当初武直的诞生是为了反坦克,而想定的战法就是在隐蔽物后突然跃升攻击,也是一种“越肩”,后来美国人想让武直搞纵深攻击,是头脑发热的产物。
在台海之战的陆战中,最大的威胁是突然向我薄弱方向反击之敌(可能是装甲部队,也可是空骑部队),其次是坚固设防之敌。对于这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迅速调动武直配合我地面部队堵住缺口,后者可以配合地面部队居高临下、逐点清除。这就是武直的战术价值。
战役上的“蛙跳”和战术上的“越肩”似乎有点矛盾,一个强调纵深突入,一个注重空地同步,但实际上这不矛盾。
战役“蛙跳”要避开敌人的坚固设防,从敌人防御薄弱地方突进去,敌人的防御体系如果缩成团,就有机会绕过去,如果拉成线,就可以突过去,这和坦克集群的穿插很类似。
而采用战术“越肩”时,或是面对敌人的坚固设防,或是面对敌人的空地配合的突击,因此,必然要攻彼顾我。
具体到战时的运用,我军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能“打楔子”就打楔子,不能咱可以“削萝卜”。无论打楔子还是削萝卜,WZ-10、空突师、陆航还都是必须的。台陆军大大小小40多个旅,如果让我们的地面部队一个旅一个旅慢慢吃,“朝发夕至”不成了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