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制式90式火箭炮的装弹模式是发射车自带40发备弹,在前40发打完以后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装填后40发备弹,时间大约少于3分钟,应该是很快了,但是等到这剩下的40发打完了怎么办呢?有弹药输送车来为其作保障,但这二次装填的时间就大大延长了,估计80发全部装填完毕没30分钟是肯定不行,这对于提供一次性覆盖打击也许影响不大,但如果要是提供持续性或者长时间的强火力支援,恐怕就只能以增加火力单元来想办法了,但这与未来作战部队要灵活精干相矛盾,既要火力猛,又要编制小,那只能从装备上动脑筋了,怎么办?其实也简单,就是把整个火箭弹的储运和再装填系统一体化和模块化,简单的说就是火箭炮分两部分,一是发射装置,一是再装填装置,现在也是这种模式,只不过我建议将再装填装置模块化,即将火箭弹和再装填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储弹箱来库藏、储运,且这储弹箱也可以多次使用,只不过将这储弹箱填弹的工作转为后勤来做,这就大大缩短作战时的再装弹时间了,每辆弹药输送车自带一副吊运机构,可以在5分钟内将80发火箭弹装填完毕应该没问题,储弹箱上增加的再装填设备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本,可将战场的反应时间缩短5、6倍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胜利!
作战半径上最大射程是由火箭弹的初始设计决定好了的,这没得改,改的是它的最小射程,你想90式40公里火箭弹的最小射程是20公里,这战场的情况是瞬时万变,敌人怎么会总是在你的20~40公里的射程内呢,要说超过射程也就罢了,可如果就离你10来公里被你发现了,难道你还倒退10公里再开火不成,那敌人是不是还在那里乖乖的等着你揍他呢,荒唐的作战半径,火箭弹的作战半径是由其固体发射药燃烧时间决定的,所以如果能够改变其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也就自然改变了其作战半径,个人认为这样改看行不行,我们知道火箭弹的固体燃料是一次成型浇注在弹体的药筒里面,现在将其分成多节浇注,在两节之间采用非整体燃料(也即颗粒状燃料)并且在这之间装置一环形液态容器,内装可以使燃料失能的溶剂,作战时如需要近距离的射程时,则用电源将这容器定时释放出溶剂,迅速的侵入燃料后自然形成了一个阻燃区,但不能侵润整体燃料(由整体燃料的粘结剂来阻止),从而达到控制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的目的,也就达到控制射程的目的,并且由于发射过程整个火箭弹的质心基本保持不变,也就不会影响其命中的精确度,当然在其失能控制段应适当地增强其弹体的结构强度,以改善其非整体燃料带来的火箭弹整体结构强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