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即将升天,发射中心附近的农民仍在耕作 本报记者 宋金峪 阙道华 摄
本报西昌消息 特派记者夏杨、阙道华报道:昨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介绍,“嫦娥一号”已完成最后检查测试,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今晨6时开始,将一直向火箭加注燃料,补充添加到点火前4分钟。
今晨6时,“嫦娥”发射进入加注发射,开始为火箭加注常规燃料。上午10时起,加注低温液态燃料液氧,1个半小时后,开始加注液氢。
据介绍,低温加注要求非常高。程序相当危险,一粒米大小的液氢掉在地上产生的热量足以造成爆炸。无关人员须远离发射塔架。所有燃料加注完成后,火箭加上“嫦娥一号”卫星的总重是260多吨,其中燃料重量是40多吨,火箭设计的推力是300吨。
点火前15分钟,最后一批10多人塔架勤务人员将步行离开火箭,分别前往两处躲避,一是距离发射塔架60米的山洞,一是直线距离200米外曾用过的地下指挥所。这批人不能离发射架太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在最短时间赶回现场,以控制和解决问题。
据称,火箭直线上升8-11秒后,便开始向东南方向变向。飞行120秒后,火箭一、二级分离,飞行200秒后,火箭二、三级分离,同时抛开裹在卫星外面的整流罩。飞行1400秒后,星箭分离。此时,地面仪器接收到卫星的各项参数正常,表示火箭发射成功。
程静说,距“零窗口”时间越近,成功率越高,燃料成本越低。如24日确定的时间天气突然出问题,按测量,25日、26日都有发射窗口。
长三甲14次发射100%成功
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消息表明,长征三号甲火箭迄今已成功实施了14次发射。
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根据国际发射市场反馈的信息,我国火箭有三大优势:一是性价比较高。二是可靠性较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射成功率是100%,即使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同类火箭相比,可靠性也属较高。三是技术较先进。目前最短能在23天内完成一次发射,与国际水平相当。(新华)
“嫦娥”飞天看老天啥脸色
“发射火箭、卫星,对气象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郭学文说:第一,没有强降水。在整个发射期间,也就是在4-8个小时内,不能有超过1毫米即小雨以上降水。第二,无雷暴或闪电。从加注燃料到火箭发射时段内,场区周围30公里内不能有任何雷电活动。第三,地面风不能大于14米/秒。“至于气温、能见度等,对‘嫦娥’飞天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郭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