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2004年初,随着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嫦娥一号”,这个美丽的名字就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这是中国人勇攀科学高峰的一次新的尝试,这是中华民族和平利用太空的一次新的探索。
仰望星空,当“嫦娥奔月”正从梦想飞往现实时,让我们走近科学家,去感受探月构想的无穷魅力。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航天技术以后,人类的探索必然要向深空发展,第一步肯定就是月球。
――孙家栋说
据悉,我国的探月活动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即派出环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即绕月探测;第二步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形象地将我国无人探测三部曲称为“绕、落、回”。
为什么要探月?从“嫦娥工程”进入公众视野,这个问题就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地球上的事情都干不完,干吗要跑去搞月亮啊?”长期从事月球科学研究的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经常要面对这样的质疑。但是,“经过无数次的论证,最后大家得到一致结论:中国必须搞,中国还得好好搞,加紧搞。”
“实现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继发射地球卫星、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志性工程。”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这样评价“嫦娥工程”。
“中国人不能总围着地球转,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重要举措。”栾恩杰这样解释探月的原因,“飞出地球、探索月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它不仅是出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天性,也是对民族夙愿的最好回应。”
对此,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深有同感。孙家栋说,我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前50年我们所有的空间活动基本上围绕近地空间,也就是说离地球从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到几万公里这个高度。从技术角度来看,所谓近地空间,就是二体运动,就是人造卫星和地球的关系。“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航天技术以后,人类的探索必然要向深空发展,第一步肯定就是月球。”孙家栋说。
“中国在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这一高技术领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工程不但可以推动我国基础学科的发展和航天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欧阳自远说。
工程实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队伍,这是无价之宝,是最难得的。
――欧阳自远说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孙家栋说。
中国的运载能力和卫星的基础能力已经具备了向月球发射一个探测器的能力。在许多专家看来,在具备相当的基础、条件时,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空间科学的发展需求也呼唤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有所突破。“长期以来,中国空间科学研究都是用国外的二手资料,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 欧阳自远对记者说。
“要说探月对老百姓实际生活的哪一点将有所提高,我没这本事,说不出来。” 欧阳自远坦言,但他认为,这是一种国家的需求,是一个民族的需求。“嫦娥工程可以带动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队伍,这是无价之宝,是最难得的。”
别人干过就不干了,那中国将得不到发展,不干就没有发言权!
――栾恩杰说
有人提出,人类的探月活动已经进行了上百次,我们为什么还要重复别人做过的东西?专家认为,有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科学研究的重复是有意义的,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发达国家并没有敞开大门,需要自力更生。
“各个国家掌握的技术不一样,中国自己没做过,怎么能叫重复呢?”栾恩杰说,“别人干过就不干了,那中国将得不到发展,什么都发展不下去。你不干就没有发言权!”
绕月探测工程是一项自主创新的工程。我们所开展的各方面工作,一定是“中华牌”。
――孙家栋说
“嫦娥工程”呈现给世人的最大亮点是4个字――“自主创新”。
“绕月探测工程是一项自主创新的工程。我们所开展的各方面的工作,一定是‘中华牌’。” 孙家栋说。
据了解,“嫦娥工程”从研制开始到现在都是独立开展的。星上所有关键的设备、仪器,都是自己研制。装成星以后所做的大量实验,都是利用中国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完成的。
而“嫦娥工程”整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我们航天工程50多年的实践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前进和发展。“有什么成果可以应用我们就尽量用,但是也要突破新的技术,这样就可以把它集中到几个难点来突破,而不是全面重新来研制。”孙家栋介绍说。
第一次不能贪心太大。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咱们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把这几件事干好。
――欧阳自远说
正在向月球靠近的“嫦娥一号”将主要承载4项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将对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元素含量与分布进行探测;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40万公里间的地―月空间环境。
据了解,第一个目标是为月球 “画像”,即通过多种手段绘制全月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图。虽然国外对月球已经绘制了不少平面图,但绘制的三维立体图不多。有了这张图,就能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为日后中国进一步探月提供基础资料。第二个目标是探测分析月球表面14种元素的资源量和分布情况,掌握一些“月宫宝藏”的信息。在此次“嫦娥一号”要探测的14种元素中,有9种国外未公布过详细探测数据。目前国外还没有对月球土壤厚度进行过大面积的测量,如果测出全月球月壤的特征和厚度,就可以进一步估算月球氦―3的资源量。而在“嫦娥一号”的奔月过程中,还可以顺便看看路上的“风景”,“嫦娥一号”将“飞一路,测一路”,看一看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情况,随时向地球报告观测的结果。
“这些事情难不难?太难了。”欧阳自远坦言,“第一次不能贪心太大。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咱们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把这几件事干好。”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这一次探测月球了,我们国家就能怎么样了,我们的道路还很漫长。
――栾恩杰说
随着“嫦娥一号”的升空,公众对“嫦娥一号”及深空探测的热情被迅速点燃。面对这种热情,几位系统老总表现出异常的冷静。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这一次探测月球了,我们国家就能怎么样了,我们的道路还很漫长。”栾恩杰说。
让科学家们担忧的是部分公众的心态。有人曾经对欧阳自远说:“你看,杨利伟早上天了,你们磨磨蹭蹭,还搞无人探测,搞载人登月嘛。”欧阳自远说,这表明公众对于月球探测的一种迫切的愿望。
尽管在各种场合欧阳自远都强调“嫦娥工程”是探月,但是总有媒体报道出来后是登月。欧阳自远说,“我觉得这种感情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不讲科学规律的一面、不理解科学必须扎扎实实。”
“不要由于‘嫦娥工程’而带动一个盲目的深空探测热,要冷静地思考。”孙家栋告诫。
胜利了欢欣鼓舞,碰到了失败也不气馁,这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叶培建说
让科学家们担心的还有公众对试验结果的承受能力。航天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据介绍,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有深空探测活动的成功率只有48%。
“我们的公众希望国家强盛,这个愿望是非常难得的。但一旦我们满足不了就非常失望,不允许失败,这也是一个问题。”欧阳自远说,“应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毕竟是头一次。我们谁也不敢说万无一失。”
“我们做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来确保百分之一百的成功,但如果万一失败了,我们会从头再来。”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对记者说,“我觉得,胜利了欢欣鼓舞,碰到了失败也不气馁,这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我们要不断提升国民的一种能力,就是有迎接成功和胜利的喜悦那种豪放,又能在不利的时候具备继续努力的勇气和承受失败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栾恩杰说。
廖文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