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来源于公开资料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看法,不作证实,如涉及敏感,请技术处理。
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今天上午8时24分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进入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从而使“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始进行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在嫦娥一号到达环月工作轨道的同时,我们将适时执行“熊猫计划”,雪龙即将起航。它是国际极地年核心科学项目之一。是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组织的大型南极考察与研究计划———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综合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因该计划英文缩写为PANDA,又称“熊猫”计划)“熊猫”计划考察断面北起普里兹湾海域、南至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断面涵盖了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南极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团的重要生成区等全球变化关键区域。该计划通过这条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断面,观测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在关键地点钻取冰芯样品,将现代过程研究与历史演化相结合,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预测未来变化。“熊猫”计划初步确定包含五方面行动,即冰穹A冰芯与甘伯采夫冰下山脉调查,中山站—冰穹A断面大气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观测,格罗夫山古气候环境变化调查,埃默里冰架—普里兹湾—南印度洋断面海洋综合观测,中山站国际极地年全球协同观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南极和北极虽然看似遥远,但人类活动已经在影响地球两极的气候变化,而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天气气候。”“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将为寻找影响我国短期气候的强预测信号提供参考依据。”
注意除该计划外,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还包括北极科学考察计划,南北两极特别是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宁。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介绍,在综合分析了环北极国家资源的供需情况后,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是同我们的近邻——俄罗斯进行相关的国际贸易,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劳务输出或合作开发,以北极丰富的资源来发展我国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我们希望有一天在西伯利亚、在阿拉斯加、在格陵兰、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也看到标有“CHINA”的石油钻塔、输油管道、运输船……”除了这些,当然在地球的两极还有我们更加关注的内容,我们前面说过,有一天中国的舰队和机群将会有机会穿越北冰洋,美洲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局势进一步变化,我们在北极拥有一定主权和大陆架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那么地球的两极除了这些,在它们厚厚的冰穹下还将会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在仰望星空后正随着召唤不断的前进……一直期待揭开更多极地奥秘的中国科学家们,将为人类更充分地和平利用极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