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千亚丽千龙网北京12月6日讯(记者 纪敬) 记者走访了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零距离感受了来自草原扎根基层的文艺演出团体的艺术魅力和他们的动人故事。
蒙古语“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诞生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她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于一身,熔音乐、舞蹈、曲艺、戏剧于一炉,长期深入基层为民服务,为民送欢乐。乌兰牧骑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一大创举,乌兰牧骑现已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
江布拉
记者采访了第一代乌兰牧骑的演员江布拉(藏族),他讲述了当年乌兰牧骑人的演出经历。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他们骑着骆驼穿越沙漠来给牧民演出。正赶上迷失方向,有一个汉族队员从骆驼上掉了下来受了伤,第二天演出时,热心的群众要让受伤的队员休息,但是他们还要坚持演出。经常往来于牧民的蒙古包,即使有一个人观看,他们也照常认真的演出。
从乌兰牧骑的演出一线退下来的江布拉老人,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他依然在为新一代的乌兰牧骑演员指导、编舞,还在一些影视剧中扮演角色,在电视剧《成吉思汗》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虽然已不是那个在乌兰牧骑艺术团中载歌载舞的年轻小伙儿了,但他仍然开心的看着一代新乌兰牧骑人将他的艺术之路延续,将乌兰牧骑服务群众的精神带到世界各地。
捣炒米舞
12月15-16日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将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为观众献上一台草原风情演出。这台名为《天歌云舞》的青春音舞韵演出,是为纪念乌兰牧骑诞生50周年而特别创新制作。届时,以“演员一专多能,行动轻便灵活”特点著称的直属乌兰牧骑,将一次性端出建队5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蒙族音乐、舞蹈和曲艺节目。
簸炒米舞
整台《天歌云舞》青春音舞韵由“草原牧人家”、“情满天地间”两大板块组合而成。以寻根、体认、回归的人文感觉,以撷取、凝练、升华的艺术感悟,将乌兰牧骑5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成一幅风格浓郁,特色浓厚的画卷,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支乌兰牧骑给观众们带来的表演风格多种多样的,欢快跳跃的短调“鄂尔多斯风格”, 长调短调并行的“锡林郭勒草原风格”等等,让观众们不用跋山涉水便可以欣赏到整个内蒙古大草原原汁原味精彩的歌舞演出。乌兰牧骑是时代的骄子,也是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呼麦、长调和马头琴,被人们称之为蒙古音乐的三大瑰宝。这些在《天歌云舞》中都将有充分的展现。除了动听的琴声和美妙的歌声,我们还将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大草原上的舞蹈。比如《筷子舞》和《鼓舞》就是蒙古舞蹈经典的代表作。《筷子舞》,是蒙古民族民间舞蹈之经典,产生于婚宴喜庆场面。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渊源。《鼓舞》,是蒙古古代萨满祭祀舞蹈之精华。富有神秘的色彩与神奇的光环。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它现已成为了牧民欢度节日、欢庆丰收的民间舞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