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采取很多积极行动,已将其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卞晨光)就整个联合国的工作来说,2007年最大的亮点是:为敦促世界各国尽快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最终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行动。联合国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复杂、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它已不再是一个仅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其后果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由此,应对气候变化便成了联合国全年日程中最重要的事务。
自2007年2月份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陆续发布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的四部分内容:《气候变化2007:物理科学基础》、《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及《综合报告》。整个报告全面阐述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和气候变化对自然体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首次以实际观测数据而不是通过模型向世界发出了严重警告,并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变暖所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该气候评估报告的推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具有极强的政策指示性作用,使气候变化问题旋即成为各种国际会议中的热门话题,为随后展开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谈判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为了将评估报告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转化为各国的政治行动,联合国大会2007年7月底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气候变化问题非正式专题辩论,就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策略和国际社会应有的承诺广泛交流了意见,为后续举行的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会议进行了前期准备。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专门就气候变化问题而召开的全体会议。
2007年9月24日,联合国召开了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来自154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8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大会。会议促请各国紧急采取全球性行动,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和各自的能力应对气候变化,为各国政府交换彼此间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一个舞台,同时也为启动下一轮谈判营造了必要的气氛,做好了政治上的准备。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着重讨论了在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安排,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由于立场存在差异,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经过近两周时间的艰难谈判,大会终于绘就了“巴厘岛路线图”,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设置了最后期限,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后果、技术开发与转让以及资金问题等关键议题的明确议程,指明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对于联合国来说,进一步落实包括千年发展目标在内的各项承诺,将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等方面所制定的目标和指标转化为实际行动也是其主要的工作。
2007年6月5日,联合国启动了“千年发展目标碳机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碳融资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创造了条件。该新机制是对《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有力补充,可在选择项目时保持项目组合的多样化和均衡性,减少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的困扰,确保尽可能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能够从碳融资获得益处。
2007年7月初,在距离目标实现的期限还有一半时间的时候,联合国发表了《2007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总结了迄今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应进一步采取的行动进行了展望。报告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援助承诺,发展中国家确保将千年目标作为国家的首要政策,并加强能力建设,公平参与全球贸易,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利益。
在疾病控制方面,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属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努力,减缓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及为病患者提供援助等工作均取得了明显进展。
2007年5月,世卫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世界卫生大会,就大流行性流感的防范以及公共卫生、创新和知识产权等两项关键性决议达成一致,有关决议重申了防范流感大流行、改进国际合作和公平地获取疫苗的一般性原则,同时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建立H5N1病毒或有大流行危险的其他流感病毒的国际疫苗储备,并拟定了相应机制和准则,以便在传染病大流行时能够以负担得起的价格公平合理地分发疫苗,帮助各国更好地防范流感大流行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威胁。另外,大会还批准了关于加强卫生信息系统和强化卫生统计工作的决议,要求确保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为世界卫生组织内的重大决策和建议提供证据。
2007年6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与控制结核病全球伙伴关系合作,共同启动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结核病防治计划,确定了今后为预防、治疗和控制极端耐药性结核和耐多药性结核所需采取的措施,向全球性机构、区域性机构和各国政府提出了更好地应对耐药性结核病的建议,为有效控制耐药性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制定了一个指导性方针。根据初步估算,若该计划得以全面实施,将使接受耐多药性结核病与极端耐药性结核病治疗的人数和治愈率提高10倍,可以拯救13.4万人的生命。
2007年11月14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专家会议,重新审议了获得艾滋病相关数据的整个过程,提出了改进艾滋病数据评估方法的新方案,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卫组织今后有可能更准确地估测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状况、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和整个人类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为减缓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速度,巩固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一年来,联合国各相关机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007年2月28日,联合国《濒危物种公约》秘书处首先公布了新一轮的濒危物种贸易规则修改建议,并提出了需要加强贸易管制的生物品种。随后,公约缔约国部长级会议于2007年6月13日在荷兰海牙召开,各国部长围绕公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强化履约和执法、木材物种管理、海洋物种管理等问题上发表了意见,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立法、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和信息交流、提高公众意识、打击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和区域间合作等措施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在政治层面上进一步提高了各国政府和公众对履行公约的关注程度。
2007年7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食及农业组织、教科文组织等多家联合国机构和其他科研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结成的“2010生物多样性指标伙伴关系”正式启动,开发一套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的工作从此纳入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评估全球在实现“2010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是政府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要依据。
2007年9月中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瑞士因特拉肯召开了首届“食用动物遗传资源国际技术会议”,推出了题为《全球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状况》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一份保护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的行动计划,同时就未来人类在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以及可持续利用方面确定了工作重点,制定了相关策略。可以说,2007年联合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行动,已将其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