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广告还是靠增值 博客盈利模式分化
当博客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众多的博客服务提供商开始考虑如何赚钱了。
日前,博客网正式发布了博客金行系统,广告商可以选择性地将广告投放在个别博客上,而这些博客的主人将和博客服务提供商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
而以网易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博客网站则把盈利的希望转向了增值服务。
到底哪种模式可以挽救濒临危机的专业博客,打破“博客网站缺乏盈利模式”的宿命呢?
模式一:与博主分享广告收益
“现在初步的分成比例是2:8,我们拿2,博客主人拿8。”博客网CTO卢亮对记者表示。根据最新的数据,已经超过10万用户人数注册了博客网博客金行,欲分享TCL、卓越等第一批企业投入的3000万元推广费。
博客金行上线后,博客网的日平均注册用户量比之前增加了20%以上,每天都要更新内容的博客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博客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门户网站,其独立的个体性比较明显,而且在著作权归属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采取这种与博客主人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可能成为未来被广泛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
模式二:靠增值服务赚钱
对于网易这样的以社区为主的非专业BSP而言,收入问题并不是它眼下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博客的商业价值并不需要通过网络广告的形式来获取,增强用户黏性才是其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我们并不是把博客作为媒体来做,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消费者功能来做,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采用与博客主人分享网络广告收入的形式来体现博客的商业价值。”网易COO董瑞豹对记者表示,“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博客更类似腾讯的QQ-ZONE,而不是新浪、搜狐或者博客网这类博客服务商。”
董瑞豹认为,网易博客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其增值业务上,通过将旗下的IM、相册、邮箱、社区等增值服务集成在一起。“博客开展增值服务的可能性更大,比如虚拟形象,比如空间秀等等,通过这些赚钱的机会要大很多。”
依靠广告还是增值服务盈利,国内不同的博客网站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分化为两大阵营。应该说,大家都在探索各自的盈利模式上走出了第一步,至于未来哪种模式更有前途,目前还不好说。
2博客服务托管收费模式
国内的中国博客网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它推出了RABO客户端软件业务,让用户可以离线书写、发表和备份日志,提供RSS订阅等服务,并收取大约每月10元的费用。在美国,硅谷科技公司六度分割就拥有100多万的付费博客用户,其旗下的Typepad提供完全付费的博客服务,普通博客如果想获得Typepad提供的一个博客空间以及相关的服务,需要每年支付49.5美元。
3俱乐部模式及行业应用模式
中国博客网目前特别关注行业及专业博客服务,他们考虑将来推出医疗博客,专门针对医生中的VIP客户。中国博客网还打算进一步做市场细分,如推出情侣博客,让一对情侣在网络上写日志;还有团队博客、博友会等,让大家一起来写;另一种移动博客则是让用户在手机上写和浏览博客。
4提供企业博客专业服务
正如给企业提供电子邮箱服务一样,博客也是企业内部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新形式。博客网站可以为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跨地域的企业集团提供博客服务,成本低而效率高。
博客“商业化”没有未来
仿佛一夜之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空前火爆。但是,看似火爆、大家追捧的东西,不一定就能成功。笔者认为,正在苦苦寻找赢利模式的博客,商业化的单独发展看不到出路。
第一,博客难逃被收购命运。在博客大潮中,始作蛹者都是MSN、Yahoo!等大公司,而推波助澜,将博客名声弄得响亮的,则是一些小公司。
大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庞大的用户群,可以很轻易地推出博客服务,而小网站要想生存得长久一些,就需要找一棵大树靠着乘凉。难怪丁磊说,网易可以很容易地把博客加进去,这甚至不能说是一项技术。
第二,博客作为一个交流平台,用户粘性不如IM。博客归根到底是人与人间交流的工具,但以交流的流畅性和用户粘性而言,是届于IM和论坛之间,一个根本谈不上创新的产物。作为用户的交流平台,商业化的目的是依靠用户的粘性把这些用户很成功地平移到其他服务上去,比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这一点,IM早已探索出了成功经验,博客已经晚了半拍。
第三,博客只是大网站用以娱乐的工具。门户网站掌握着庞大的用户资源,但业务却正被以IM和网络游戏为主的公司赶超,他们急需要改进的就是用户的粘性问题,博客正中所好,但博客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而是作为附属品存在。
第四,博客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现在没有找到独特赢利模式的博客族,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任何东西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但发展过程中会找到。但现在的环境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已经不是互联网刚刚创立时的群小并举、各显其能的时代。如今已经成就霸业的互联网巨头们会看着你轻松地成功吗?当任何一项业务出现的时候,门户网站都会依靠巨大的用户群杀得博客一族体无完肤。马云说过,如果大家都看好的事,就轮不到我了。
博客是互联网巨头的工具,不会找到独特的赢利模式,不适于单独发展,商业化将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