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如下文字,逻辑不严,条理不清,言之无物,如果你不是太闲,建议关掉
]关键字:自信
--------------------------------------------------------------------
越是多看书,就越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就越觉得自己浅薄,也就是越不自信.不自信就会坏事.越是坏事,就越归咎于书读得还不够,就越想多读书......
如此恶性循环,怎了得呀?!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老、孔好象一直是指导甚至是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对世事迷惑不解时,找老子和孔子。
老子说,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无欲知足"
老子还认为"五音令人目盲;五色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现在看来,老子的愚民和弃智的观点虽然有点消极,但从某个角度去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无知(智),则无欲,无欲则知足,知足者又常乐.而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就是离苦得乐吗?!
所以,还是非常赞同老子的观点.
老子思想消极的一面.
如果每个人都知足而"乐",不思进取,与世无争,那社会没得发展了.
如果社会不发展, 科技不进步,那人也就是无法享受生活的"乐".
且苦与乐也是相对的,只有努力过,奋斗过,艰苦过,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乐".
所以,也是反对老子的观点.
说到这里,凡事不可强求,知足常乐,又觉得是个"度"的问题,凡事都要折其中,而这不就是中国的中庸思想所主张的吗?!
结论:
知足常乐,其实是种审视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所拥有的,明确自己所追求的.而不是盲从浮躁,不是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自我满足.
只有量力而知足,才有自信。
-
关键字:牺牲.
----------------------------------------------------------------------------
<水煮三国>里好象有这类似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乃至小到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牺牲一代、几代或一部分人的利益.
-
觉得很有道理.
中国建国初,“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来发展工业,不就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手段来实现“工业化”吗?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留点养家糊口外,其他都无一遗漏地被无偿地收归国家所有,以供养城里人。苦了农村人,富了城里人。
这种国家工业化的积累和发展,除了让农村和农民做出牺牲外是别无选择的。
由上推之:),IT行业和软件公司要发展和生存,除了让程序员是作出牺牲外,也是别无选择的。
就象让农村和农民做出牺牲是别无选择一样,领导或管理层,牺牲公司员工的利益,也是不得己而为之。
以下字句从别处借用:
“管理是一种控制性的游戏,管理也因此常常有背离社会伦理的危险。
故而,实效的管理学往往会舍弃世俗的道德观。
中国古代有“正人用邪法,而邪法亦正”的煌煌论述,
西人马丁·路德亦有“为了完成最高道德,可以不择手段”的千古名言。
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是实效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那本著名的《君主论》中,写下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言论:
·一个称职的君主(领导者),必须拥有狮子般的威严、狐狸般的狡诈。
·只拥有世俗美德的君主(领导者),常常会因为过分在意世俗美德,从而丧失管理上的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国家(组织)的毁灭。
·只要结果对正义的达成有必要,任何违犯世俗美德的“罪行”都是被允许的。
·做君主(领导者)的,要懂得如何牺牲别人。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身负组织存亡兴衰的重责,所以他的眼光必须超越世俗美德的束缚,
要为善,更要能够为达成善的目标而为“恶”。
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可能会因此而背上许多骂名。
可是,如果你连承受骂名的勇气都没有,你又靠什么力量去保证管理的实效和目标的达成?”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以,还得先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后去考虑公司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法的保障下,至少我们还有象李开复老师那样选择的自由.
公司不是家,需要为自己保留几分,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值得你去卖命的,除了自己创业。
关键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