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姚彩霞
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345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43440717
·条码:9787543440715
·版次:2001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要了解一本书,要了解书的作者,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去阅读书的原文。在本散文集的同题散文《心灵之约》中,作者写到:"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我握笔给他写信,然而无从落笔。岁月无情,生活流水般匆匆而逝,回眸的一逝,又怎能寻回当年的有意与无意?"……这样细腻的文字,可以对你进行心灵之约吗?
媒体推荐
序 杨溯
我是《心灵之约》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个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品读之余,我拿起了笨拙的笔……
与作者相识是在1985年的中秋。那时她尚以小说创作为主。读她的小说倍感这位女作家生活积累之丰富、写作功底之深厚。在她的小说里没有做作,难见浮躁,找不到追什么“流”,跟什么“派”。如果说她在80年代是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间接反映对生活的感悟,那么90年代以来,作者又开始了用散文直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请大家来读一读这本书,赴一次作者的“心灵之约”。
——对人生的思考。在《父亲》、《母亲》、《无言的诉说》、《真情悬念》、《第一缕情思》、《温暖的牵挽》、《三十六岁的风景》、《心桥》等篇中,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给予了生动再现和深刻诠释。生活在传统与现代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人人都全有苦恼、失落。作者在生活中曾屡遭常人少遇的挫折,但她未直击倒,她“站着,自己为自己助威呐喊,自身以外的丑恶只能为个体生命素致的陪衬”,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对社会的关注。在《黑夜与白天对接》、《价值》、《家园》、《城市行进序曲》、《都市“常青树”》等篇中,作者对民族历史、国家发展等看似与已关系不大的事件给予了充分表现和描述。“中国人,站起来!这个世纪之音穿透历史,震痛我的胸膜……”。在这里我们不仅听到女作家为民族自强的呼喊,也看到了一位中华女儿的赤子之心。
在《心灵之约》成书之前我已读过书中的每篇文章,也了解文章的创作始末。读遍《心灵之约》全书,难闻无病呻吟,不见扭捏作态。用“文如其人”来概括作者是再恰当不过了。朴
实的文章缘于朴实的生活。她日常生活极为简单:不施粉黛、不讲吃穿,为采访好的素材不惜带病奔波。写作、读书就是作者生活的全部内容。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今天的文学确实没有往日的辉煌。但我坚信,曾经诞生过诗坛泰斗李白、杜甫.诞生过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的中国文学终将再度辉煌,走向世界。因为人民群众不但需要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质量的精神享受;因为有包括姚彩霞在内的有责任感的作家们将会不断生产出更多更新更美的精神产品。
我期待着。我们期待着。
2000年2月14日凌晨
编辑推荐
要了解一本书,要了解书的作者,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去阅读书的原文。在本散文集的同题散文《心灵之约》中,作者写到:"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我握笔给他写信,然而无从落笔。岁月无情,生活流水般匆匆而逝,回眸的一逝,又怎能寻回当年的有意与无意?"……这样细腻的文字,可以对你进行心灵之约吗?
目录
一 心灵之约
二 天使在舞蹈
二 心桥
四 心事
五 土地与阳光
六 美丽的咒语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父亲老了。
曾经年轻的父亲,胸前佩戴着勋章,英俊挺拔,目光炯炯,以无所畏惧的胆魄和前所未有的气概实现了伟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梦想。那个青春的父亲用微笑将自己定格子泛黄的历史片断中,自豪的神情至今毫不褪色。
我曾怀疑那枚勋章是父亲专为照相而借来的,因为至今谁都未曾见过勋章的庐山真面目。“文革”破“四旧”,我和哥哥翻箱倒柜企图将其扫地出门或者据为已有,不料被父亲的火眼金睛所识破,父亲说,找死啊你们。我和哥哥不依不饶百般纠缠,一下把父亲惹急了,父亲瞪圆了双眼,扯开了上衣前襟,刹那间,一枚枚钮扣像纷飞的子弹迸射过来,哥哥的鼻子当场被击中,鲜血瀑布似的喷薄而出。父亲的鼻孔喘出两道粗气,嗓门大得像打雷,并且毫不客气地朝我们挥起了拳头:实话告诉你们,挖我的心吃我的肉行,想拿走我的“命”——没门!还敢耍横,老子和你们拚了!
闻风丧胆抱头鼠窜,是对当时的我们的真实写照。父亲嘭嘭嘭地擂着自己的胸膛,状如我们上体育时放肆地拍打着篮球,聆听着这种奇妙的声音,躲在墙角我们感到又恐怖又好笑。
后来,父亲佩戴勋章又照过一次相。那时父亲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可父亲依然穿了老百姓的服装,跑到当时居住的城市里最正规的照相馆留下了自己的“倩影”。相片居然堂而皇之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客厅的门楣上方。父亲的装束不伦不类,你就由不得来访的同学对他的身份猜来猜去——比如说父亲是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什么的。仿佛父亲的勋章真的是假冒,我和哥哥从此见人就忍不住做出一副心怀鬼胎的模样,给人留下低眉顺眼矮人三分的印象。父亲不然,照片上,他在笑,那笑不是摆出来让人欣赏,而是从心底涌流而出,自尊,自信,意气风发。
再后来,父亲的那些照片已不复存在。“文革”的一把火烧毁了有形的一切,剩下的是无法根除的思想残片。长大的我们在整合记忆恢复理性后,恍然觉得经历的一切就像一个传说,遥远、朦胧,缺少真实性。而我们被记忆之手推向事件之外,以一个旁听者的角色倾听历史的娓娓诉说,不再幼稚的我们,心震颤了,血沸腾了。其实,我们怎么能成为历史的旁观者?
过去的走远了,远去的一切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蒙昧无知的我们长大了,年轻英俊的父亲却老了。
如今,已经荣登至爷爷宝座的父亲,夏天常卷了裤腿在外面乘凉,孙子或外孙们在膝下环绕,营造的是一种天伦之乐和国泰民安的景象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