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6.90目录:图书,传记,专业人员,教育工作者,
品牌:王增藩
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347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43441012
·条码:9787543441019
·版次:2001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她被称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丽的女人"。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集荣耀和威望于一身。她逝世的时候,"数千只纸鹤挂在树上,从复旦大学物理系学生宿舍九号楼一直延续到教学楼……""我们怀念敬爱的谢希德教授。"她的学生如是说。
媒体推荐
后记
《科学巨匠——谢希德》一书,得到谢希德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谢希德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期间笔者有幸在她身边工作将近十年,深为谢老高尚的品德所感动。她为了报效祖国,选择暂时出国留学的方案,一旦学成,就冲破重重阻挠,千方百计辗转归国尽力;她培养人才呕心沥血,在百忙中抽空帮助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利用晚上时间为他们审阅、校阅译文,把自己辛勤积累的教学资料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她与病魔人妖顽强搏斗,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心,以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对待疾病,一次又一次战胜疾病的侵袭;她与物理学界的同事精诚合作,不畏艰辛,不断取得科研新成果,即使在年逾古稀之年,仍站在科学研究前哨,为年轻学者提供许多重要的研究信息;她以国际主义的精神,拓展和加深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使上海市、复旦大学与世界更接近了;她与丈夫曹天钦的坎坷经历,以及献身科学的事迹,谱写出恩爱夫妻的感人篇章,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在谢希德校长身边工作,感到幸运和愉快,也得到锻炼和进步,而最大的收获,是使我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暗下决心,要像谢老那样学习、工作和做人。令我激动不已的是,谢希德校长退居二线的十年间,她还时时关心我的学习和进步,连每年到北京出席政协全国大会,也总在百忙之中,不忘为我邮寄一份会议的纪念封、首日封,她邮寄出的纪念品,数量都在百份以上。我想,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但十年坚持下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对我是如此相待,对许多人她也是这样的,难怪随便问一些与谢老接触过的人,都能听到关于她的故事,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校车上。她的高尚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社会各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面对如此丰富和精彩的素材,我曾下决心尽力去写出一个光辉的谢希德。但每次审阅、修改书稿时,谢先生总以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态度,要求我写她的书,首先要做到真实、确切,不希望看到华而不实的文字和情节。这也是她对所有采访者的一贯要求。我认真地遵照她的要求做了,这不免削弱了作品的文学色彩。但我觉得,透过那些大量的平凡的事迹,读者将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实事求是的巨大力量。同时,我也常常为自己手中的笔这么笨拙而感到内疚,受写作水平的限制,本人对书稿并不是那么满意。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我期盼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一本篇幅增加一倍,质量更高的《谢希德传》问世。
就在书稿最后一校时,传来了谢希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的噩耗。笔者与社会各界上千人,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谢希德同志告别活动,并续写了“为您送行”一章,表达对谢希德教授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感谢编辑部主任刘贵廷同志的鼓励和精心编辑,夫人孙淑琴及两位儿子全力支持,许多教授、同仁和报刊记者、编辑提供丁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增藩
2000年3月19日
编辑推荐
她被称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丽的女人"。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集荣耀和威望于一身。她逝世的时候,"数千只纸鹤挂在树上,从复旦大学物理系学生宿舍九号楼一直延续到教学楼……""我们怀念敬爱的谢希德教授。"她的学生如是说。
目录
第一章 求知若渴
一、译电码的小女孩
二、中学时代
三、坎坷求学路
四、战乱中的大学生活
第二章 赶美留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她仰卧着,默默地念着英语,还借助于词典,大量地阅读英文小说。这对于一个与病榻打交道的人来说,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还提高了英文阅读能力,增强了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在外文小说看厌之时,谢希德也会托朋友带几本中文小说或其他杂志,用以调节阅读口味,使读书的兴趣不衰。
病人的心情,就像天空笼罩着云雾,有度日如年之感。在惠水卫生院还没住多久,谢希德却觉得好似过了几年,掐指算着,日子像载重的老牛悠悠地走着,像沉甸甸的磨盘缓缓地转着。
“病愈后重新站起,少女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结核菌没有了,右侧股关节也损坏了,右腿始终不能弯曲。但她考入厦门大学,受父亲、前辈物理学家谢玉铭的影响,选择了物理。以后又漂洋过海去深造。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东方女子,最终以高尚的品格和踏实的脚步,走出了宽阔的人生之路。无论是她的高度和速度,都是一般人很难企及。”
在香港办完一些手续后,由中国旅行社安排到广州的旅程。路虽不长,当时却是很麻烦的,先从九龙乘火车到罗湖,走过一座桥,便到了深圳。边防军看见他们这一对没有穿人民装的人,便带着可疑的目光盘问了一番,使他们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但是,听到岸上的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他们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那时的深圳,是一个荒凉的小镇,做梦也没想到,80年代以后的深圳竟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谢希德80年代中期旧地重游时,已找不到昔日的痕迹了。
来到广州,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回来的留学生已不多,归国留学生接待处已撤销,没有专人接待他们。而大多数人都在忙着“思想改造”运动。谢希德他们要办的事到处碰壁,回国的热情和冲动也渐渐被冷静的思考所代替。后来偶然遇到一些在中山大学执教的原厦门大学老同学,以及南下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他是天钦中学时代的老师。熟人见面格外亲热,他们畅叙离别之情,侯教授和老同学介绍了国内的一些情况,使谢希德夫妇的心又温暖了起来。
在列车上,谢希德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往事又层层叠叠地浮现在眼前:童年走在北平的大街上,看到市场和商店里满是外国货;在中学里打开地图,眼前又出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祖国为什么如此贫穷,任人宰割?中华民族何时才能振兴、富强?……车窗外的原野,匆匆掠过。是的,火车奔驰在中国大地上,像一条刚刚睡醒的龙。听着隆隆的列车声,谢希德默默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