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6.70目录: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王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7500444176
·条码:9787500444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辑列有五个栏目。“逝者留声”中有回忆黄克诚的口述,有吴祖光生前的口述:“名流青史”既有毛主席机要秘书的口述,回忆张治中的口述资料,又有乒坛名将梁戈亮的自述及小岗村农民、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主人的口述:而“长卷先睹”:“百姓论桑”和“多维视角”更有普通人的亲历,精采纷呈。
媒体推荐
书评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反思。上古先民也会有这种回忆和反思,他们在狩猎耕作之暇,也会思念和议论起祖辈、父辈或自己一代人所经历的欢乐和艰辛。不过这种早期的历史认知都是片断的,限于本族群小范围内的,而且历时愈久,印象愈是模糊、淡褪以至完全遗忘。在人类发明文字以前,一切信息都只能靠口耳相传(稍后以结绳记事作辅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早的历史知识应该都是“口述历史”。在上古时代,这类“口述历史”一定十分丰富并广泛流传,成为先民们的宝贵知识,也是指导他们生活和行动的指南。
上古先民用口头语言把过去的人和事讲述出来,后来的人又把所闻所知讲授给下一代。用口传述,用耳听取,用脑记忆,口耳相传有许多人参与,许多年代传承,时间一久,传述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变形,记忆难免有差错,口述难免不准确,代代复述者添加上自己的想象,夸张甚至虚构。通常,上古先民会把自己幻觉中的神灵世界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人的故事变成了神的故事。愈到后来,传说离原来的事实越来越远,变得面目全非。历史传说往往涂上神灵的圣光,成了荒诞不经、难以置信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古代神话,可能包含有先民活动的真实信息,但我们难以解读它的真实含义。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文明史的开端。文字把人类的事实经验从口头变成文字。文字历史一旦形成,就可以长期保存下去,不再走样,后人一般不可能对文字历史随心所欲地加工和篡改,也较少可能发生相反含义的解读,使事实经验按照原始的样式确定下来。只有事实经验得以确定和流传,才有可能诞生历史科字。
历史科学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真实性的依据是确定的事实。上古先民的“口述历史”由于在流传过程中,事实内容时有改变,普遍地扭曲、神化,失去了真实性,故不是历史,而是史前的神话传说。故司马迁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史记》一书较少采择史前神话传说。
文字历史已经产生了几千年之久,它能比较真实地记录和保存人类的事实经验,这样才产生了包括历史学在内的许多门类的知识。它在认识自然、社会、人类自身以及推动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产生了录音和录像技术,使得记录、保存、传播历史知识也取得重大进步,现代的“口述历史”应运而生。过去,人们将耳闻目睹的历史笔录下来,成为书面历史,但是笔录者只能录其梗概。从前历史学家奉“文省事增”为概写历史的准则,但文字过于简略,就不可能把历史过程的细节详细地记录下来,就会有简化、省略、遗漏及错误的地方。而录音则能够保存耳闻目睹者原始的叙述,每字每句毫无差错,连语气口音都不会走样,而录像更能够保存口述者生活和行动的某些片段形象,使后人与原始口述者几乎零距离。 “口述历史”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得以蓬勃发展,得到全世界历史学界的认同。
“口述历史”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扩大提供历史信息的范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或多或少地了解历史的某些片段,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下,不能够直接把它写出来。如果没有“口述历史”,许多文化不高的普通老百姓就难以提供他们所见所闻的重要历史情节。这些历史情节只能湮没不彰。 “口述历史”可以如实记录他们的谈话,保存原始的记录,使广大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历史的撰述,极大地扩充历史信息的来源。
……
目录
编者的话
卷首语:漫谈口述历史 戴 逸
逝 者 留 声
黄克诚印象 杨第甫口述 向继东采写
归来 朱锡侯口述 朱新地整理
独一份儿 吴祖光口述 海 音整理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通过电话联系,我先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区东北角的张闻天小女儿张引娣家。引娣老人那年(2000年)已78岁了,像极了她的父亲张闻天,看上去千干净净的,说起话来轻声轻气,让人不由得也心平气和。在她家只容得下一张沙发和一张小方桌的客厅里,我们聊了起来。
王:您的父亲张闻天是家喻户晓的党史人物,他在您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到上海(一般老年人习惯上把黄浦江以西通称为上海)去了,父亲在我印象中并不是很清楚。
王:您第一次见到父亲是什么时候?
张:我是1924年出生的,我生下来后,直到解放,父亲就再也没有回过家。26岁前,我没有见过父亲。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到辽东省委工作。1949年的冬天,上海解放不久,我们突然接到父亲从东北的来信,他来信问了家乡和家庭的情况,还提出让我到东北去和他见面。接到信我们才知道他还活着,而且已经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了。我当时虽然已经结婚了,但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心里有点不踏实,再加上要和从未见过面的父亲相见,不知道会是啥情形,也蛮紧张的。我们母女三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照父亲信里讲的,先把照片寄去,以便到车站迎接。随后有我丈夫储震寰陪同,我们一起去东北安东。不料,当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安东,被安排到招待所住下后,接待我们的警卫负责人曾涛告诉我们,父亲因为刚被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回北京去了。我们后悔没有早一点出来,在安东住了三天后,在警卫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到沈阳,再从沈阳到北京。一到北京,我们被接到中南海。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当大官的人,在等待的时候蛮紧张的,可是一看到父亲文文雅雅笑眯眯的样子,非常慈祥,再加上刘英妈妈十分热情好客,心里总算安稳点了。我走上去怯生生叫了一声“爹爹妈妈”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心情很复杂。父亲眼眶也湿了,摸着我的头说,你就是引娣啊,结婚成家了,好好。现在解放了,妇女也翻身了,我们见面应该高兴,你看看爸爸不是很好吗?
王:您后来留在北京了吗?
张:是的。父亲对我讲,你们留在北京读点书吧。只有读书,将来才能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后来还多次对我说,读书好,读书要靠自己争取,不要处处等,不要老是在家里抱小孩,要勤奋学习。虽然我心里惦记着娘,但我们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我去了黑龙江呼兰工农干校,储震寰进了华北革命大学读书。1953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当打字员。
王:您的父亲在这期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