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回国折腾,依靠自己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工作经验,李彦宏可以在美国生活得很舒适。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然而,当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崛起的时候,他选 择了回国。回忆这段人生抉择时,他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在经历了阳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发现,原来19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他终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虽然大学毕业的时候李彦宏给同学宋晓冬留言说:“要做一个超级检索用户。”但很显然,当时的李彦宏对于未来,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3年的成长历程更多的是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李彦宏说:“我们家五个孩子,我是惟一的一个男孩。上头有三个姐姐,下头有一个妹妹。我们家是一个人看一个人,我就是看着我三姐,她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样一步一步一直走到美国去。”
和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李彦宏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的三姐当年以山西阳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阳泉市“威名远扬”。不服输的李彦宏在1987年高考的时候,步三姐的后尘进了北大图书情报系。
李彦宏的勤奋和刻苦在大学同学里有口皆碑。李彦宏念大学那几年,学生们恋爱成风,但受三姐的影响,李彦宏为自己设定了一条出国留学的路,买来一大堆“托福”啃,过着“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的生活。由于喜欢计算机,李彦宏经常去计算机系旁听一些专业课程。 1991年,李彦宏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博士?教授?权威是一条顺理成章的路。然而,读博士期间在日本松下公司的实习,让李彦宏在工程师与科学家两种角色中选择了前者,并且在硅谷和华尔街之间选择了华尔街。
对于第一个选择,李彦宏至今也不后悔。但对于第二个选择,李彦宏认为是一个错误。他说:“当时我对硅谷的认识还不够。我到硅谷的时候是三月,到处鸟语花香,但是我看到一些跟我一样的技术人员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开的车还破。要录取我的公司也不是很大。而华尔街对我来说有一种神秘感,我觉得这些人是玩钱的,到这些公司面试,大家很讲排场,来接我的都是很豪华的车 ,到非常贵的餐馆里头去吃饭,各方面都非常讲究,然后我看他们每个人工作,也不是很辛苦,最后给出来的工资,华尔街的工资比硅谷给我的工资,要高10000多美元。我现在想起来,这个选择是不对的,只是看了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没有去分析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用李彦宏的话说,他与很多硅谷技术人员一样,真正在乎的是希望能依靠自己的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1995年到1996年,第一代搜索引擎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而李彦宏“超链分析”的发明,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李彦宏觉得它应该是改变产业的一个发明,但是在华尔街不会被理解。
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时间过去了三年半。
来到硅谷后,让李彦宏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商战气氛。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