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王树民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7101035760
·条码:97871010357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国学入门丛书
内容简介
就从事史不工作的人来说,所要寻找的史料早已打破了史部的界限,可是就史部之书而言,其主要部分仍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须阅读的,所以,为了向初入史学领域的人指点门径,对代表性史学著作就其编撰过程,作者简历,内容评价和版本流传情况等做系统详细说明,意义重大。王树民先生的《史部要籍解题》就是这样一部介绍中国历史古籍的普及读物,该书介绍的史书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对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和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着重做了介绍,另外像纲目体、会要体以及史评、史论、方域史、学术史、地理、方志、目录等类史书也给予适当的评论。本书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媒体推荐
序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之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即史学,词章之学即文学。这是举其大略,详言之,词章之学包括文艺学、文字学、修辞学等。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尚有经世之学,即政治经济学说,以及军事学、农学、治水之学等。现在已到21世纪,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术研究、参加世界学术论坛;但是对于本国的学术传统亦应具备明确的认识,要正确全面地了解本国的学术传统,对于本国的学术成就有一定的理解。要想在参加世界学术竞争的同时对于本国的学术亦有明确的理解,研究本国的学术史,还是必要的。近百年来,许多学者对于本国学术的成就有较详的论述,写出一些关于国学的著作,这是值得注意的。其中一些学有所成的专家,将自己的所得融会贯通,写成内容深入浅出的小书,方便有兴趣的初学者,是青年学生研究国学很好的入门书。中华书局将这些关于国学的小书汇编为“国学入门丛书”,有助于引起青年对于国学的兴趣,并为有志于研究国学的读者提供了方便,这是值得赞扬的,中华书局编辑部同志邀序于余,于是略述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向读者推荐。
张岱年
200年12月于北京大学
目录
一 前言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
(一)《左氏春秋》
(二)《国语》和《战国策》
(三)《竹书纪年》和《世本》
三《史记》和《汉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史记》和《汉书》是开创并完成纪传体的两部史书,《史记》完成于西汉中期,《汉书》完成于东汉初年,是历史上地主阶级政权建立了统一帝国,并稳定了其统治地位的时期。从形式上说,《史记》具有草创的性质,《汉书》则比较整齐。内容方面,二书同为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但《汉书》的写法更适合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所以后世修史者,更多以《汉书》为取法准则。
《旧唐书》前密后疏的不平衡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代宗以前为前期,叙事多有条理;德宗至武宗为中期,叙事亦尚简明;宣宗以下为后期,内容疏漏谬误,不一而足,列传所叙,多为职衔,甚少事实。这些差别,显然是由于所据的底本详略不同而来。其编制既较粗疏,书中便不免有互相脱节或重复之处,如《杨朝晟传》,既载于卷122,又见于卷144;《王求礼传》,既载于卷101,又见于卷187下;丘神劫于卷186上已有传,又附见于卷59《丘和传》;李善已附见于卷189上《曹宪传》,又附见于卷190中(李邕传》,叙事完全相同。后世史官修撰的史书多有此类情况,可见一般的官修史书之粗疏。
总之《通鉴》一书,作者虽全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立场,而由于作者的史学夙养之深及其编著时所持的严谨态度和优良方法,终于写成一部成就巨大的史书,其主观目的虽为向统治者提供统治人民的经验,同时也为被统治的人民提供了许多有关的材料,所以在批判地运用其书的原则下,在旧史书中这仍是值得精读的一部书。
宋代统治者对于史书修撰,在唐代已有的基础上,控制面更为扩大,不仅有纪传体的国史和编年体的实录,更专设机构以修撰会要,称为会要所,直属于秘书省。故宋代官修的史书,具有三种题材形式,都是卷帙十分庞大内容非常丰富的史书。至今宋代之实录早亡,其国史为《宋史》之底本,基本部分虽得保存而源本亦早亡,会要之眼本亦亡,但仍有部分的原稿可见。
书摘1
范哗著《后汉书》,原以班固《汉书》为范本,其《狱中与诸甥侄书》称:“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可知其原定规模。不能远离于《汉书》的轨范,但由于范晔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从内容成就上看,《后汉书》较《前汉书》为有所提高。东汉时期迷信之风盛行,《后汉书》特立了一篇《方术列传》,比较客观地记述其事。对敢于违抗封建统治者的特立独行之士,创立了《党锢》、《独行》、《逸民》等列传,采用歌颂的笔法。至于宦官、外戚和大官僚地主的贪鄙腐朽情况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