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9.70目录:图书,国学,小说传奇,宋元作品,
品牌:朱易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页码:224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4742048
·条码:9787534742040
·版次:2006年1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理过的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本书为第二编一。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著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编辑推荐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理过的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本书为第二编一。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著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目录
茅亭客話
道山清話
寇萊公遣事
家世舊事
孫公談圃
國老談苑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程君友
遂州小溪縣石城鎮仙女垭村民程翁,名君友,家數口,墾耕力作,常於
鄉里傭力,織草履自給。人質鄙朴,而性慈仁,行見禽獸,常下道廻避,不
欲驚之,寡訥少與人交言,年六十許。凡見山人道士,聚得傭負之直以接奉
之;凡有行李者,即與之負擔無遠近,或遺其錢,即不顧而廻,如此率以為
常。開寶九年春,往雲頂山寺,遇一道士,古貌神俊,布衣麄憤,引一黑狗
,見君友云:「願與我携拄杖藥囊到青城山,當倍酬爾直上君友忻然隨之。
人一小徑,初則田疇荒梗,漸見花木,與常所歷者路稍異。行三四里,又見
怪石夾道,皆生細竹桃花,飛泉鳴籟,响亮山谷。望中有觀宇,依山臨水,
松桂清寂,薄霧輕煙,披拂左右。黑狗前奔,道士昇廳,君友致藥囊拄杖于
堦上。道士曰:「爾有仙表,得至於此。」開囊取瓢,傾丹一粒,令吞之,
日:「若有饑渴,則可嚼柏葉柏實些些。」君友懇祈願住仙齋,以効厮役。
道士曰:[爾且歸家,别止一室,精思妙道,吾至九月八日當來迎爾。]君友
拜謝未終,黑狗起吠,因出門避之,向來所遇如失,寂無影響,若夢寐中。
逡巡見一負薪者,問之,云是青城山洞天觀路。君友歸家,無饑渴之念,遂
别止一室,不顧家事,嘗焚柏子柏葉,静坐無所營為,不飲不食,時嚼柏實
三五顆而已。門外有一柏樹,下有一大盤石,常織草屨及偃息于上。至九月
七日夜,山谷月皎風清,君友於居前後,如有所待。達旦,雲霞相映,有如
五色。君友仰觀躡空,祥風忽生,彩霧鬱起。妻孥悲號,遂越巨壑層巒,涕
泗追望,極目而没,鄉里皆見聞。時知州右補闕李公準、通判張公蔚以為妖
訛,囚繫君友妻男于獄,遣吏民於遠近尋其踪由。時村耆鄉里不堪其擾,眾
焚香告曰:「君若得道,却乞下降,勿使鄉人濫獲其罪。」忽一日,君友在
州衙門,請見通判。張公怒而詈之曰:「若仙當往矣,豈得復還?顯是妖也
。」將加責辱,令拘之。君友但侥首默坐,唯不飲食。吏人有私問之曰:「
何以得免?」對曰:[新主將立,何患乎不免?]言辭安詳,人皆不諭。至十二
月初,值太宗皇帝登極遇赦,至是方悟新主之驗也。君友歸家,人諸舊室,
有真仙時降,輝光燭空,升床連榻,笑語通宵。妻男聽之,皆不可曉。至太
平興國元年三月三日,於柏樹下石上,復騰空冉冉而去。妻男望之,已在霄
漢,唯聞音樂及香風,終日不止。本州以事奏聞,恩賜其妻男粟帛。時鞠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