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163.0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哲学,综合,
品牌:徐梵澄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页码:932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42620479
·条码:9787542620477
·版次:2006年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徐梵澄早年追随鲁迅,是鲁迅最宠爱的弟子,徐梵澄不仅通晓国学,并精通梵、拉丁、古希腊等9种语言,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做过深入研究,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留德期间,受鲁迅的嘱托翻译尼采的著作,被称作国内翻译尼采贡献最突出的翻译家,更是国内翻译印度古典、经典的集大成者。
徐梵澄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徐梵澄至少有五大学术贡献:以精神哲学的思路重新阐释中国古典思想,如《老子臆解》被很多知识分子称道,用英文著述并翻译中国古代学术菁华,是中国第一位重点翻译尼采的翻译家;他系统地翻译印度古代经典并全面地介绍了印度现代“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思想。
徐梵澄曾说,“锲而不舍,如数十年来所治之精神哲学”。孙波表示,徐梵澄由翻译尼采到介绍室利阿罗频多,又从研究翻译印度古代文明的宝典回归于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的精神轨迹延续了鲁迅的“立人”、“改造国民性”的文化理想。
《徐梵澄文集》收录了徐梵澄早年翻译的尼采作品《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等,他翻译并重新修订过的《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关于古印度文明的经典,以及他写的阐发中国哲学的《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著述。文集还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小学菁华》、《孔学古微》、《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当年他翻译的初衷是向西方介绍“孔学、小学及中土所传唯识之学”。
文集中还收录了徐梵澄翻译的大量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创办人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著作,其中《神圣人生论》被印度视作现代惟一经典,还包括《瑜伽论》等4部。另外还有《母亲的话》共四辑,包括当时在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担任院长、被徐梵澄称为“神圣母亲”的密那的言论,甘地曾经赞曰:“此滴滴甘露也!”
此外,文集中还包括了徐梵澄首次面世的自订古体诗集《蓬屋诗存》,系统收集了大量集中反映他思想精神的片段,以及关于佛、老、庄的文章,如《蓬屋说诗》、《希腊古典重温》等。
作者简介
徐梵澄(1909—2000)原名琥,谱名诗荃,字季海,湖南长沙人。徐梵澄不仅通晓国学各脉,且能用英、法、德、梵、日、拉丁、古希腊、印地等语言进行研究,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涉猎颇深,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梵澄早年追随鲁迅,是鲁迅最宠爱的弟子。抗战胜利后,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派,赴印度参与中印文化交流,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徐梵澄系统译出了印度民族大法,即古今韦檀多学一系的经典,有“当代玄奘”之称。
编辑推荐
徐梵澄早年追随鲁迅,是鲁迅最宠爱的弟子,徐梵澄不仅通晓国学,并精通梵、拉丁、古希腊等9种语言,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做过深入研究,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留德期间,受鲁迅的嘱托翻译尼采的著作,被称作国内翻译尼采贡献最突出的翻译家,更是国内翻译印度古典、经典的集大成者。
此《文集》编辑、整理历时四年,包括论文与论著、小学菁华(英文)、英语论文与论著、文论及诗集、《社会进化论》、尼采六种、《薄伽梵歌》与《歌论》、《母亲的话》、《瑜伽论》、《神圣人生论》、《五十奥义书》。
目录
卷一
南海新光
玄理参同
韦陀教神坛与大乘菩萨道概观
唯识二十论钩沉
关于毗沙门天王等事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结合”略同于《大易》 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学”或“明”,在印度最为普遍,然其中邪说谬见亦多。正如热带森林,佳卉良材固多,而毒草恶木时有。要廓清邪说,指出正途;这些文字,读者可能欣赏,然于印度文化背景稍已明了的人,始更能钦重。用的是英语,容易泛泛看过,若细究其中义理而寻绎其由来,乃知其博大高深。这诚如苏迷庐山顶洪声发声,沉雄飞越,一声一声扣着世界众生内心深处,要儆醒而又儆醒,知觉而又知觉,走神圣的正途。要诚,要信,要皈依,要起企慕而力争上游,要静,要敬,要爱,要努力为神圣事业,要发现性灵,发现“自我”,要证会“超心思”,要将
自己全般转化……。
著述是文字语言的功绩,足以信今而传后,然二氏之所以弘道者,不止于此,因为这是精神实践之学,似虚而实实,义解固然要明通,然所重在实修实证。宋儒也常讲“变化气质”,是实际在身、心、性、命上讲求,要改变过低等自性。然宋明的理学家,虽多讲心,多讲修为之方,很少发露其所臻至之目的地。佛学又将菩萨分为十地,仍然在心思名相中划分等级。“臻圣境”不是一浅语,未易为凡俗所窥。若自己未臻至而加以揣摹描画,亦不异于“贫子说金”,夸他人的富有,所言其为重金属为黄色等,固然也说的是,然与已毫不相干。许多宗教里的辩士,多不免此訾病。然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凡人时时刻刻走超上一途,必将其低等性格改变过;这便不是容易事。按之于实际,则需要长时期的修为。由发现性灵而达到“超心思”,说是容易的路,然发现性灵在凡夫又岂是容易事呢?东西方不少人曾发现自己的性灵,然多少人能将自己完全结集在性灵上呢?多是一瞥见,一证悟,随后又过去了,气质依然未改。例如,已有证悟和修为的人,稍遭拂逆便勃然大怒,佛家俗语谓之“火烧功德林”。这是未曾将本性完全改变之过。
那么,要修为,有这么一座“阿施蓝”在。这是神圣母亲一手所创。她到东方来,看到当时的情形,以为“阿施蓝”的范围当不止此,便参以西方的理想,处处立下远大的规模而听其自加发展。果然,时局一天一天变化,精神寻求者,一日一日增多起来,便聚集于此,依她的指导而修为下去。成了今日这座“修道院”。
然论其事功又不止此。——室利阿罗频多与神圣母亲,皆以其瑜伽力量,在世界上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