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50目录: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丛书,
品牌:钱穆
基本信息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274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33637739
·条码:9787533637736
·版次:2004年7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北宋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本卷收文十四篇,全属两宋。对有宋一代之学术源流、纷争激荡,深入抉发,详加考辨,多有卓识创见。如于释氏中剔出契嵩《镡津》一集,见其夏莲秋菊品质之异,有随之气候、水土而不爽如是者。而举濂溪、康节,南北相提并论,尤可探学风转移之消息。于二程异同、程朱与孔子异同、儒释异同等,阐发尤精细,衡论尤持平。治两宋学者,于此书甚勿易视。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钱氏为学,兼涉四部,博大精深,著述数十种,享誉海内外。有关经部者,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有关史部者,有《秦汉史》、《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史记地名考》;有关子部者,有《孔子传》、《论语新解》、《庄子纂笺》、《庄老通辨》、《先秦诸子系年》、《朱子新学案》;有关集部者,有《理学六家诗抄》等。另有数百篇学术论文。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五十四卷。
媒体推荐
序
本册所收全属两宋。余之治宋代学术始自文学,自遍读韩、柳两集后,续读欧阳永叔、东坡、荆公集,而意态始一变,始有意于学术文。进诵朱文公、王阳明两集,又进而诵黄、全两《学案》,有意改写全氏《学案》,而学力未充,遂以搁置。时皆在余三十岁以前。自后乃致力于写《先秦诸子系年》、《近三百年学术史》及《国史大纲》。三书成,已在抗战中期,在成都曾写此册所收之一部分。抗战胜利后,在江南大学又续写一部分。居香港,曾写《宋明理学概述》一书,有散作数篇收入此册,皆在撰述《朱子新学案》之前。及《新学案》成,乃一意撰写《研朱余沈》,述朱学之流衍,自元迄清。而朱子前诸家,迄未有所续论。今年事已衰,两目失明.今此册付印未能再校,略记其经过如此。
一九七八年春钱穆自识于士林
外双溪之素书楼,时年八十有四
编辑推荐
北宋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本卷收文十四篇,全属两宋。对有宋一代之学术源流、纷争激荡,深入抉发,详加考辨,多有卓识创见。如于释氏中剔出契嵩《镡津》一集,见其夏莲秋菊品质之异,有随之气候、水土而不爽如是者。而举濂溪、康节,南北相提并论,尤可探学风转移之消息。于二程异同、程朱与孔子异同、儒释异同等,阐发尤精细,衡论尤持平。治两宋学者,于此书甚勿易视。
目录
初期宋学
庐陵学案别录
读智圆《闲居编》
读契嵩《镡津集》
濂溪百源横渠之理学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濂溪百源横渠之理学
第二期宋学,以周邵张程为主,而濂溪、百源、横渠三家,又与二程微不同。前者如佛学之空有二宗,后者如佛学之台贤禅三家。前者偏于宇宙本体之探讨,后者偏于人文工夫之修证。前者偏向外,更莺在性与理。后者偏向内,更重在心与情。此下分篇述其大要。
濂溪著作量不多,惟《太极图说》与《易通书》两种。《太极图说》实即《易通书》之一部分。是濂溪讲学专本于《易》,此仍是初期宋学风气。兹先论其太极图与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动阴静,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互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刘原父、王荆公已论无极太极,濂溪与刘王同时,不知濂溪论太极,果与刘王孰先。然太极本义,则当如刘原父说,太极乃气之先,一种无物之物也。《易·系辞传》:“易有太极。”郑注:“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说也。”此太极亦可称太始。许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亦可称太初。《白虎通·天地》篇:“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日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
曜布,齐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五行生情性,情性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凿度》日: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也。”此皆汉人之说。其本则出于道家。古人论天地创始,大率如是。所以极又训中,因最先一气未分阴阳。《左传》刘康公日:“民受天之中以生。”《老子》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即中也。阴阳未分为中,既分而仍不分,以其仍是一体,故为和。此一团和气,却时时变化不测,造成大用,是谓庸。《中庸》本与《易》通,皆儒道杂糅之产品。濂溪《太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