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40目录:图书,文学,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7560922538
·条码:97875609225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世纪之交,素质教育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五年来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为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本书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希望能对全面提高大学生乃至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有所助益。
本卷共收有30篇演讲稿。按内容分为:哲学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素质与成才、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等五个部分。另有人文访谈一篇。
演讲者中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杨叔子、杜维明、张岂之、涂又光、费振刚、朝行霈、余秋雨、邓晓芒、王选、何继善、吴冠中、谢铁骊等。
媒体推荐
代序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不仅对当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而且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长
远的指导意义。随着全教会及江总书记谈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高等教育如何贯彻全教会精神,高等学校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该说,经过几年来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方向已经明确,思路也已清晰,而且也初步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真正要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
关于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
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
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二 关于素质教育
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地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
目录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代序)/周远清(教育部副部长)
哲学与科学
道法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的《老子》/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涂又光(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苏格拉底与孔子言说方式的比较/邓晓芒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钱学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要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科学与真理的激情。实事求是,不畏艰险,敢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
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结构
——学习钱学森有关论述的体会
——在北京大学演讲——
关于思维与智慧的奥秘,自古以来,很多学者一直在探索,只是他们研究的角度与途径不尽相同。生物学家多从脑科学人手,社会学家常常侧重于认知心理学,哲学家对于人们的思维活动则往往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近20年来,钱学森教授提出研究并建立的思维科学,是从一个崭新的视野展开的,它既吸取了哲学、逻辑学、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营养,又采撷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丰硕成果,并使之融为一
体,因而,其体系、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具实践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钱学森教授认为,思维科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现代科学技术部门,并且设想了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他的许多思想观点新鲜、超前、有创见。现将其有关论述和我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并向大家请教。
一 思维科学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在这21世纪的大门徐徐开启的时候,我们进入了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日趋一体化。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浪潮拍岸而来。科技经济、高科技产业随之迅猛崛起,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已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必然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和智能,以便掌握现代的高科技。在这方面,计算机技术革命特别是“智能机”技术的发展是关键,是国内外争夺的制高点。如何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部分人脑的智能,使人一机结合,互相促进,发挥更大的效能?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有一门新的关于思维的科学,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去指导、去配合、去解决。钱学森教授正是抓住了这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下子就提出建立三个新的科学技术门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说:“这三个新的科学技术部门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系统科学研究的是现代化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而推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需要。”
思维科学的建构与发展亦已具备了客观条件。按照钱学森教授的社会发展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命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