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2.5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汉语语义、词汇、词义,
品牌:徐兴海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7806436588
·条码:97878064365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媒体推荐
前言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1744—1832)撰。王念孙通过为《广雅》作“疏证”,揭示了汉字表义“以声音为纽带”的规律,“以古音得经义”,从而使得汉语言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了高度的创造性。同时,对《广雅》进行了精到的校雠,使得这部训诂学的重要著作有了一个可靠的精校本。
《广雅》,三国时魏文帝太和年问博士张揖撰,其内容始于《释诂》,终于《释兽》,分上中下三卷,18150字。张揖,《魏书》无传。《魏书‘江式传》记江式上表,在评述字书撰写史时提到张揖,称“魏初博士、清河(今山东I临清东北)张揖著《埤苍》、《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然其《字诂》方之许慎篇,古今体用,或得或失矣。”又颜师古《汉书叙例》提到张揖:“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魏太和(228—237年)中为博士。”张揖所撰书,今仅存《广雅》,《埤苍》、《古今字诂》皆已亡佚。
张揖撰《广雅》,是为了接续《尔雅》,增广《尔雅》收词范围。其《上广雅表》谓:“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真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若其包罗天地,纲纪人事,权揆制度,发百家之训诂,未能悉备也。臣揖体质蒙
蔽,学浅词顽,言无足取。窃以所识,择挥群艺,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详录品蕨,以著于篇,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与《尔雅》相较,增收词语2343条,即释2343事。《广雅》之体例、篇目,完全依仿《尔雅》。
对于《广雅》的价值,王念孙有很高的评价: 昔者周公制礼作乐,爰著《尔雅》。其后七十子之徒,汉初缀学之士,递有补益。作者之圣,述者之明,卓乎六艺群书之钤键矣。至于旧书雅记,诂训未能悉备,网罗放失,将有待于来者。魏太和中,博士张君稚让继两汉诸儒后,参考往籍,遍记所闻,分别部居,依乎《尔雅》,凡所不载,悉著于篇。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
《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纬之记,《仓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所以《广雅》一直被看作是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隋时曹宪为《广雅》注音,成《音释》四卷。除依字注音外,间或说明字体,略有诠解。因避隋炀帝杨广名讳,称作《博雅音》,因之《广雅》又称《博雅》。《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广雅》四卷,张揖撰”,又“《博雅》十卷,曹宪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揖《广雅》十卷”,又“曹宪《博雅》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张揖《广雅音》三卷”,又“曹宪《博雅》十卷”。是唐时《博雅》又称《广雅》,而曹宪所注音本仍称《博雅》,其书名《博雅音》,同时,《广雅》与《博雅音》各自单行。自曹宪为《广雅》注音之后,唐代似未见有研治《广雅》者,因两《唐书》未见著录。《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有明一代
有研治之作。明刻本《广雅》开始附曹宪音于正文之下。至清代乾嘉时期,方有王念孙治《广雅》,时距曹宪音注已一千多年了。
……
目录
前言
上编《广雅疏证》之校雠学
第一章《广雅疏证》之勘误类例
一、校雠必备条件
二、勘误类例
第二章校雠内容与方法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是其证。
此条之疏证又以书写字体相近常常讹误为考辨误字之方法,同时又举例以验证此推测。
又同卷“枚,收也”条《疏证》:“诸书无训枚为收者,‘枚’当为‘救’字之误也。”
又如卷五上“真、是,此也"条《疏证》:
诸书无训“真"为‘‘此"者。各本“真’’字皆书作“真”,“真、是,此也”。当是“直、此,是也”之讹。‘‘直’’为“是正”之“是”,“此,,为“如是,,之“是”。《说文》“是,直也”是其证矣。或日当作“直、是,正也”。
《说文》:“直,正见也。”“正,是也。”是条谓遍查诸书,无训“真”为“此,,义者。“真’’与“直’’形体而近,或是“直”字之误。如是“直”字,则义可通,又有《说文解字》可证。同时,又对“是”字字义作辨析,谓“是”有二义,一为“是正”之“是”,今谓之动词,意为纠正;一为“如是”之“是”,今谓之代词,“这”、“这样"之谓。再次,《疏证》又提出新的看法,将述语词“此’’换为“正”,成“直、是,正也”亦通,又
有《说文解字》为证。
再如,卷五上有“叉,括也”一条,王念孙即据此方法考证其有误:“各本皆作叉,括也’。案诸书无训‘叉’为‘括’者。此因本条内有脱文,而下条‘检,括也’又脱去‘检’字,遂误合为一条。今订正。”订正之后,此条仅留一“叉”字。不知其原貌如何,暂付阙如。
同卷“谲,愧也’’条《疏证》:“各本皆作‘谲、愧,美也’。案谲、愧二字诸书无训为美者。此因‘愧’下脱去‘也’字,而下文‘傀,美也’又脱去傀,字,遂误合为一条,今订正。”紧接一条“傀,美也”条《疏证》则进一步说明道理:“各本脱‘傀’字,《广韵》:‘傀,美也。 《众经音义》卷十引《广雅》‘傀,美也’,今据以补正。‘傀伟’与‘谲愧’义相近,故次于‘谲,桅也’之下。若径合为一,则非矣。”宪音‘於悲反’。各本‘窳衰’作‘逶袤’,‘於悲反’之音在‘逶’字下。案‘逶’与‘委’同音,不应复见,且‘窳袤’为叠韵,‘逶袤’则非叠韵。遍考诸书亦无以‘逶衰’二字连用者,此因‘委’字下之‘於悲反’误入‘窳’字下,校书者又改‘窳’为‘逶’,以合‘於悲’之音,遂致斯谬。考《众经音义》卷三、卷九、卷十并云《广雅》‘委佗,窳邪也’。又云:‘窳音乌瓜反。’今据以订正。”
又有“字书无某字者”,即可确定其有误。
如卷五上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