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0.9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广播电视,编辑、写作与播送业务,
品牌:郭镇之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295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435001X
·条码:97875043500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CCTV电视新视野》是中央电视台建台以来首次推出的有关节目形态的理论丛书。由总编室研究处在原课题报告基础上,征集全台一线栏目大量鲜活珍贵的资料与图片,聘请专家深化扩充、撰写。本丛书呈现了中央电视台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暗访”与“秘拍”是当前电视界采用较多的采访方法,也是业界的实践者与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本书围绕与电视采访密切相关的“暗访”、“偷拍”,强调了大众传播媒介守望社会的神圣职责,划分了电视暗访中需要注意的伦理界线,并提倡新闻工作者在法治环境中的道德自津。本书的观点是,在中国当前特定的国情下,为了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权益,维护公共权益,有必要加强媒介的社会监督,对暗访与秘拍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因噎废食,不分青红皂白地禁止与电视舆论监督相关的采访取证行为。
编辑推荐
“CCTV电视新视野丛书”呈现了多年电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凝聚了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它的问世,无疑是电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电视事业的读者的一大喜事。当前,我国电视业的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体制编制转换、电视产业经营、频道制架构创立、栏目品牌建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等各项战略任务的实施,急需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希望本丛书能够在电视改革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殷切地期望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拿出更多专业性强、指导性强的理论专著,为推进中国电视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书写作的原因,是希望继续推进“隐性采访:法律意识与行为规范”课题演示会的成果,将与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相关的认识和态度廓清,并与社会共享。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传媒监督与隐性采访
一、“暗访”、“秘拍”案例分析
(一)国内案例
1.“3·15”晚会曝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近些年来,随着新闻采访和舆论监督活动的开展,国内新闻界在从事新
闻采访的活动中采用隐性采访(暗访)的方式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由
于“偷拍偷录”获取信息和证据的手段十分有力,许多电视记者乐此不疲;
随着愉拍”工具的完善,暗访手法的成熟,电视节目中“偷拍”的场景和画
面越来越多。
同时,隐性采访和与电视隐性采访密切相关的‘愉拍”问题也引起了有
关人士的忧虑。于是,“暗访”、“偷拍”行为一时成为大众传媒业界、新
闻传播学界和法律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002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召开了一次名为“隐性采访:法律意
识和行为规范”的课题演示会,力图对隐陛采访、特别是电视“偷拍”问题
做出界定和分析,并对实际的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产生影响。会议的效果不错
,反响热烈。但是,作为一次内部的研讨、观摩活动,会上对“偷拍”方式
开展的解说和批评社会上并不知晓,也未产生广泛的共识。
本书写作的原因,就是希望将那次有关“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课
题演示会的成果进一步加工,使之深入和条理化,进一步廓清与隐采访相关
的认识和态度,并与社会共享。
应该说明的是,本书对“隐性采访”、“暗访”、“偷拍”、“偷录”
等词的使用都不含有贬义。但考虑到许多正直的新闻工作者对“偷”字的厌
恶,下面,除必要外,我们都将“偷拍”改为“秘拍”。这也与国际上“秘
密拍摄”(secret filming)的用法相一致。书中在用到相关的字词时加的引
号,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具有不同的用意,有时是引用,有时是突出,有时是
反义,有时是作出区分。
在导论部分,我们将首先以实例加解说的方式,展示隐性采访的一些媒
介案例;然后通过介绍国内外对隐性采访的不同认识,廓清隐性采访及其他
相关活动的含义和界限。
一、“暗访”、“秘拍”案例分析
本书所谈的隐性采访,是在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特别
是与电视采访和新闻报道相关的话题,焦点是“电视监督”。
(一)国内案例
近些年来,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随着“秘拍”工具的改进、“秘拍
”经验的流传,在全国范围内,隐性采访和秘拍现象有增无减,其中许多与
舆论监督有关。让我们来看看国内近期的几个通过暗访秘拍曝光丑恶事实的
例子。
1.“3·15”晚会曝光损害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