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5.30目录:图书,科学与自然,实验、仪器与测量,
品牌:陈东升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页码:207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801794273
·条码:97878017942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编辑推荐
只要有人的地方、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管理问题。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差异化的生存状态,自然就形成差异性的管理思想。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中国式管理。洞察人性,利义兼顾;耳听八方,兼听则明;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本书详细地阐述了32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只有掌握了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才能在中国开创适合企业的管理之路。
目录
手段一
赏誉同行:洞察人性,利义兼顾的管理手段/2
手段二
一手“打”,一手“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8
手段三
人无压力一身轻:适度施压,激发干劲的管理手段/16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对于义、利,中国古人早有定论。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上”,“义然后取”;孟子强调“义,人之正路也”,提
倡“惟义所在”,要“去利,怀仁义以相接”;苟子则认为,“义胜利为治
世,利胜义为乱世”,主张“先义后利”,“持义不挠”等等。“重义轻利
”的义利观,似乎成为了一个不争的结论。从此以后,“耻言利”便成为人
们证明自己道德的一个标志,“口不言钱”,而呼之为“阿堵物”的矫揉造
作,也成了“人品清高”的佳话。
那么究竟何为义、利?君子果真只能取义舍利,而无法义利兼得吗?显然
,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如果说“利”是指人们的现实利益,“义”代表人
们应遵守的伦理规范,那么二者何以要彼此冲突呢?
深究义、利根本,其实义、利原本不是对头,而是一家。从历史事实看
来,这种说法是比较科学合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实践的。司马迁早在《史
记》中就已经对“利”作过高度概括,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追逐
“利”这一目标。这正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正如马克思
所说:“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天下人民追求利
益的权力,决不是不道德的,“利”的存在不容否认。所以,认为君子不应
讲利,其实这是对儒家学说的片面理解。如果全面地读懂《论语》,就会发
现孔老夫子自己也是很重视求利与求富贵的,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
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对待、怎
样去取得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当强调“义以为上”时,并不等于说只讲道德仁义,可以不要实务功
利。“君子”也“爱财”,只是大家都应该“取之有道”而已。看来,从“
利”的方面,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来讲,结论是清楚的。韩非就
指出,君王在行赏罚时要“誉辅其赏,毁随其罚”,以便达到“贤不肖俱尽
其力”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决非只讲义不讲利,而主要是强调对利要取
之有道,取之以义,要见利思义,而决不能见利忘义。中国历史上各位聪明
的帝王心中更是深明此理。他们在用人时就能洞察人性,义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