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魅力再一次得到印证,令多少年轻人疯狂的造富运动再一次活灵活现。是啊,一个组建只有两年半的公司,目前价值150亿美元,增长速度简直不能用惊人来形容,要形容也需要在后面加上个N次方。
任何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应用,确切地说应该是米国的互联网应用,都会很快地波及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当然,这股名叫“Facebook”旋风也不能例外。
前两天,当微软公布以2.4亿美元获得Facebook1.6%股权的消息之后,当业界还在讨论微软和Google两强争霸格局如何变化时,还在讨论对Facebook的估价究竟是否物有所值时,还在讨论Facebook是否会成为下一个Google时,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同时证实着另一个消息,那就是Facebook即将进入中国。
Facebook要进入中国也好,还是中国诞生自己的Facebook也罢,面对那一个个脸红耳热的面孔,我只能遗憾的预测,Facebook们暂时在国内还火不起来。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从大理移植了大量的茶花到江南,并组建了曼陀山庄。虽然曼陀山庄里的茶花表面上看去倒也活的红红火火,但在段誉这个专家眼里看来,却完全错了,丁不是丁,卯不是卯。即使也有一些凑合的品种,但顶多是“落第秀才”、“抓破美人脸”之流,永远不会出现“十八学士”之类的极品。
同样是茶花,在大理能生,在江南却不一定能长;同样是技术平台,在美国能红火,在中国不一定能红火。技术平台不是最主要的,技术平台很容易被复制。对于所有的平台来说,技术并不是第一位的,放在第一位的是用户的心理和物质诉求。
这段时间,老遇到有人咨询我Facebook在中国还需要多久能火起来?谁才会成为中国的Facebook?面对这些,每次我都遗憾的回答:Facebook们暂时在国内还火不起来。下面简单说说我的理由,欢迎大家指正并补充:
1、且不说Facebook所有用户,单说Facebook的发源地大学生,中美两国便有很大不同。美国大学生是饱暖思淫欲,最缺少的是性、互相攀比、和个性张扬,而中国大学生相对比较保守,最缺少的是每月生活费以及工作机会。这样,在美国的学生就喜欢把自己所有的资料都放到网上,并且打听那个惹人注目的家伙又有女朋友了,并且相互攀比着女朋友的漂亮程度等等。而中国的学生却不愿意把女朋友到处展示,更愿意金屋藏娇。这点不管是学生,成年网民也是如此。国民性格是几千年来形成的。
2、Facebook的核心就在于网上网下生活的重合度非常高,这就需要一个前提:真实。所谓的真实是指每一个注册的帐号都对应着一个真实的人,而在线的用户都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真实的照片。结交的朋友也都是自己熟悉朋友的或者是自己的朋友的朋友。在美国,、由于整体社会的诚信度很高,所以可以保证真实。但在我们国内,这个却是个大问题。
3、各种各样的调查显示,中国网民的首要目的还是娱乐。网民们每天忙于浏览新浪的社会新闻,看搜狐深夜之后的推荐内容,给QQ里自己的形象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通宵熬夜打造网游里的一套极品装备,找BT站点下一套最新的A片(A也可以理解为American)。中国的网民没有时间正儿八经的去交友。
4、即使有交友的需求,更多的需求也是一夜情之类的边缘交友。还有这样目的网友们,又怎么会公开自己的真实资料?
5、国内网络交友的替代品过于强大。比如QQ,强大到所有的人谈之色变。
6、很多人都有因真实资料泄露而引来诈骗的经历。记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同学录刚兴起来后,很多人纷纷在同学录公开自己的姓名、班级、电话等,结果很多人被不法分子趁机诈骗,我也没有例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的用户一般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隐私,比如你让用户填写手机号,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这两年对SP重点整治后,这个情况现在相对好了些。
7、这里并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据英国设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这些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研究发现,在90%的受调查中,他们的好友都是通过面对面的人际接触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网络上的虚拟交流。虽然有很多人在网站上的朋友圈扩展到了过千,但是他的实际朋友圈却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即使我们在网上聊的异常热乎,但如果不经过网下见面,关系始终到不了密切的程度。
8、把现实交际圈搬到网上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就好像IM一样,很多后入者感到很难做,因为IM的根本是通讯。你要说服我使用你这个IM,前提是必须说服了我的朋友们都用这个IM,否则我用它这个IM还有什么意义。
在今年,尤其是后半年,VC们一听到创业者提到WEB2.0就开始准备闪人。而近来,能让VC们闪人的词汇又多了一个,那就是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