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微系统公司
早在20年前,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下称太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约翰•盖奇(John Gage)就曾经说过“网络就是计算机”这句名言(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如果我们说云计算就是由此诞生的,恐怕也不会有太大争议。
太阳公司首席技术官(CTO)格雷格•帕帕多佩罗斯(Greg Papadopoulos)表示,太阳公司利用自身的Sun Grid技术,将重点放在了对任务执行极为关键的高冗余数据中心环境上。
让云计算变得简单易用是太阳公司目前的核心研发方向,他们已推出了两种相关的服务,其中之一是Network.com,它集合了大量网格化(grid-enabled)的在线应用软件,按使用次数进行收费;另一个则是Project Caroline,这是一项提供云资源的研究计划,主要面向从事网络应用软件和服务研发的专业人员。帕帕多佩罗斯认为,很多公司的计算需求都将超出他们的实际能力,他为此提出了所谓的“红移理论”(Red Shift)。显而易见,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云计算,而太阳公司的这些服务正是迎合了企业的这类需求。
太阳公司软件部门的高级总监马克•赫尔林(Mark Herrin)表示,Network.com正在逐步演变为“虚拟按需数据中心”,用户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变化来实时地调整对它使用。Project Caroline的目标则是成为软件即服务供应商的托管平台。太阳公司表示,它将提高业内“开发多用户网络服务的效率,加快更新的步伐,并以灵活经济的方式对资源实行再分配”。项目负责人、太阳公司技术副总裁里奇•泽佩尔(Rich Zippel)指出,Project Caroline将为以多种语言编写而成的软件提供支持,这些语言包括Java, Perl, Python, Ruby和PHP。“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所用的应用程序都能通过网络在我们的服务器上找到,”泽佩尔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但我们非常看好在互联网上开发、部署和交付软件服务的能力。”
与微软一样,太阳公司也认为企业仍需保留部分属于自己的IT基础设施。太阳公司推出的“盒子里的数据中心”——Blackbox,就是专门针对那些还未准备好将所有基础设施都转移到云上,但又面临着大量计算需求的企业而设计的。
IBM
2007年IBM公司发布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用IBM自己的话说,这套产品将“通过分布式的全球化资源让企业的数据中心能像互联网一样运行”。蓝云包括虚拟化Linux服务器,并行工作负载日程安排和IBM的Tivoli管理软件。IBM在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用自身的Power处理器来配置x86服务器和系统,第二阶段则会在System z大型机上运行虚拟机。“蓝云不仅能运行并行工作负载,更能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效率。”IBM公司高性能按需解决方案部门的CTO丹利斯•夸恩(Denis Quan)表示。
IBM正在中国南部的无锡市筹建自己的首个商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它将为当地的芯片制造公司提供虚拟化计算资源。
IBM在云计算上具备不小的优势,因为它在创建、支持和运行大规模计算系统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几年前,IBM公司借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打入了云计算市场,这是一个在阿尔玛登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之外进行的创新项目,主要向工程师提供诸如DB2数据库和Linux 服务器这样的按需资源。去年10月,IBM宣布与谷歌达成伙伴关系,共同向美国的多所高校提供云计算服务。此举的目的是传授大学生如何使用并行程序模式,“这对于下一代的云应用软件是非常关键的。”夸恩表示。目前,三座用于学术研究的IBM云计算中心已经开始运转,其中一座位于阿尔玛登,一座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第三座在谷歌数据中心。
IBM将自身的云软件、系统和服务统称为“新型企业数据中心”(New Enterprise Data Center),它高品质的服务将会打消许多CIO对云的疑虑。
甲骨文公司
虽然甲骨文公司(Oracle,下称甲骨文)有时候会给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它是按需模式的最初倡导者之一。早在1998年,甲骨文就推出了Oracle Business OnLine。当时,甲骨文CEO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只把这种基于网络的全新交付模式称作是公司现有软件业务的延伸。然而,事到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了甲骨文的前途所在,不管它有多么不情愿,从利润丰厚的预装软件业务向订阅模式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去年9月,埃利森在与一群金融分析师谈话时,对软件即服务的趋势轻描淡写,并表示“通过网络交付应用软件是无利可图的。”(在这一点上他显然错了。)公司总裁查尔斯•菲利普(Charles Phillips)说过,甲骨文将循序渐进地向云推进,逐步将预装软件的用户转移到基于网络的软件上。
2005,甲骨文以58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西贝尔系统公司(Siebel Systems),全力杀入云计算市场。甲骨文高层将此次交易称之为与SAP的抢滩大战。当然,后来他们也看到,对于甲骨文的长期战略而言,西博系统公司的按需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同样非常重要。甲骨文的按需业务涵盖了自身的许多软件,其中包括公司的旗舰数据库产品。甲骨文为它的按需数据中心研发了一种名为Pod的架构。它既可用于个人用户配置,也能以集群的模式用于部门众多的大型公司,还具有多用户共享版本。
截至今年3月26号,甲骨文该财季按需业务的销售额已达1.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公司今年的销售目标是7亿美元。虽然按需业务只占甲骨文销售总额的3%,但它却是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板块,目前已经拥有360万用户。
为了支持云计算业务的增长,甲骨文与其他云服务厂商一样,正在兴建一座新的数据中心。今年夏天,位于犹他州的一座占地面积达1.8公顷的数据中心将破土动工,初期投资约为2.85亿美元。
EMC
尽管在上月召开的EMC World 大会上,公司CEO乔•图斯(Joe Tucci)对云计算方面的计划只是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但你看得出,他肯定也在认真考虑这块业务。云的实质就是虚拟化计算环境,哪里有虚拟化,那里就有VMware公司。而作为VMware的东家,EMC公司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今年年初,EMC公司收购了私人信息管理厂商派公司(Pi),并把微软前副总裁保罗•马里兹(Paul Maritz)也招至麾下,担任公司新建部门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总裁。事实上,近几年来EMC通过大刀阔斧的连续收购行动,大大拓展了云计算交付方面的实力。2004年,它拿下了致力于分布式网络配置和存储监控软件的厂商Smarts公司。去年,EMC将伯克利数据系统公司(Berkeley Data Systems)和它的Mozy备份服务收入了囊中。EMC公司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而这一领域在云计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EMC公司的CTO杰夫•尼克(Jeff Nick)表示:“如果你看看EMC的核心资产,你就会发现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关键领域不仅适合于我们先期收购的模式,并且也适用于新的软件即服务及网络订阅交付模式。”
尼克认为,向云存储和信息管理服务迈进的企业,实际上就是把任务分配给云计算厂商来处理。他说:“在云环境中,存储的关键不仅仅是要扩大容量,更是要着眼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指示和自我调节。”
EMC公司会提供怎样的云服务呢?存储服务是肯定的,这不必说。除此之外,它可能会把在线和预装存储的合规性监控结合在一起。在软件即服务市场上,EMC公司已经看到了业务进程管理协作以及个人信息管理软件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尼克透露说,EMC还可能会考虑数据索引、归档、灾难恢复和安全等领域。为了拓展这些业务,EMC公司曾先后收购了索引和存档服务商Documentum公司、安全厂商RSA公司以及IT服务管理商Infra公司。
EMC旗下的VMware也将从这些综合服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会在云计算中找到商机的。”VMware的CTO史蒂芬•赫瑞德(Stephen Herrod)说。
与尼克的想法一样,赫瑞德也在放眼未来。他表示,可以通过按需虚拟服务器来升级预装服务器基础设施,并利用在收购B-hive网络公司(B-hive Networks)时获得的管理软件来维持服务级别的协议。总而言之,今天的云中隐藏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