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的冷暖居然与自然季节如此契合:初秋的恍惚中,乍寒还暖。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这似乎是我们思考、总结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时候。
在舆论遍地的“过冬”呼声中,我们不禁思索:究竟是谁要过冬?这种过冬是全球经济形势下正常的周期循环还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短板爆发?企业如何安全过冬?这个冬天的生机和特点又在哪里?细细回顾和观察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或许可以解读未曾被我们看透的冬天。
与以往冬天不同,这个冬天给我们传达了这样的春讯:互联网的平台力量结合中小企业集群,给过冬提供了可观的能源;企业需要转型、在产业链中力争上游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过冬经历,我们发现,冬天从来不可怕,它寒风刺骨,却能扼死病菌,去除顽疾。过冬之后的企业版图,必将是适合市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新面貌。
冬天过去,春天定然不会远。面对可能的一切困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发现能促进经济高效率增长的手段和空间,找寻企业伺市场而变的方向,这才是过冬的真正意义,也是迎接春天的最好姿态。
被误解了的冬天
冬天并不可怕,而将要到来的冬天正是我们思考企业发展、用互联网力量构筑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时候,这个冬天也许寒风刺骨,但却蕴含春天的生机.
与“寒流”过招
面对冬天,我们没有理由惊慌。新的办法、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融资手段,总会在危机中被创造出来。在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互联网的无限机遇,孕育着中国经济的无限生机.
摸索过冬路
伴着沸沸扬扬的“过冬”之声,此时最让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如何“过冬”,对于产业链下游的一些企业来说冬天早已逼近,他们不得不调整企业格局,准备冬眠,而有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却没有丝毫的“冬意”,他们正准备迎接新的爆发点.
历史上的冬天
马云的一纸“过冬论”,冰冻了多雨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