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分为两类,或者如风般逝去,或者如雅典卫城般伫立千年。在北京奥运会的众多亲历者看来,此次奥运会无疑属于后者。精彩奥运的背后,众多通信领域的技术奇迹不可或缺。而在众多的技术创新中,无论是能带给记者便利的即拍即传、媒体宽带卡,还是服务大众的小区短信、奥运手机报,都是中国通信人为北京奥运会献上的通信大餐中的“珍馐”。
小区短信:手中的指示牌
“在今天的比赛中,请您注意……”当奥运会正在进行时,每个走进赛场的观众都将获得即时的信息提醒,而这些是通过小区信息广播服务实现的。
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通过小区短信、小区彩信、小区wappush等,为组委会提供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消息/信息发布平台,协助组委会完成公益宣传、大型活动信息发布、大型活动群众组织/观众疏导,以及观赛礼仪培训等非定向性的信息发布。
中国移动有关人士介绍说,小区短信是一种创新应用:它依托大型赛事信息服务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具有人数多、集中度高、流动性强特点的大型赛事的信息传递和引导需求。该业务可将欢迎信息、比赛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运动员、观众、游客手机上;另外,疏导、服务信息的及时发送,很好地解决了组织方和现场指挥调度人员对大型比赛期间高密度、高集中度人群的疏导和控制的难题。而且利用信息的定向性传播,小区短信区域信息服务系统可针对区域向指定用户及时、准确、快速地传递短信、彩信和WAP形式的信息。同时也可普及奥运知识,让人文奥运真正走到群众中。
奥运手机报:掌上的传媒
“开通奥运手机报后感觉真是方便了不少,在上班累的时候还可以看手机报学一下有关的奥运知识,劳逸结合,嘿嘿。”北京市的陈南告诉记者,他从今年三月免费订了奥运手机报,增长了不少知识。
中国移动手机报通过手机为用户提供各类资讯信息的服务,资料显示,自2005年10月上线以来,中国移动手机报以其受众面广、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的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好评,仅手机早晚报的用户数目前就已超过数千万。相比普通报纸,手机报更能突出环保、节能的“绿色奥运”理念。同时,先进的通信平台和规模庞大的无线网络使得奥运知识和奥运理念得以最为广泛、高效地传播,凸显“科技奥运”理念。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移动通过奥运手机报深入开展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信息服务工作,对于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学习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热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希望借此将厚重的奥运文化与轻巧的移动电话进行完美融合。
奥运音乐平台:多元化分享
截至9月2日0时,第29届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无线下载量超过1000万,创奥运会音乐史新纪录。据中国移动统计,主题曲无线下载功能开通后的第一天里,平均每小时有22万人次下载,创下全球音乐单曲最快发售纪录。而在这项记录的背后,中国移动推出的无线音乐下载平台12530功不可没。在中国移动12530网站上,与开幕式上中英文结合版有所不同,为了迎合用户们的喜好,有中文版、英文版、高潮版、童声版等多个版本供大家下载。
与原有的音乐下载平台不同,中国移动的奥运音乐平台还可以通过彩铃对音乐进行二次推广,可助力奥运理念和奥运精神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和分享,这充分显示出了移动通信这一新媒体在奥运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实际上,手机音乐平台是一种多元化的通信+媒体服务,将奥运理念通过音乐分享给更多人。更重要的是,它也将无线音乐平台向广大民众开放,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创作自己为奥运加油的歌曲,以此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让民众加入到用音乐为奥运加油的队伍中,此举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
CMMB手机电视:承载视听盛宴
根据中国移动的统计,截至8月19日,已有超过100万用户通过中国移动网络使用手机欣赏精彩奥运视频,节目总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更是超过了30万小时。尤其是在开幕式当天,近20万用户涌入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奥运专区,较之前的访问量增长超过100%。
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通过与获得国际奥委会奥运新闻媒体转播权的央视国际合作,引入了央视1、2、3、5、7等频道的节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并在第一时间抽取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方便用户自行点播,重温夺金时刻和运动员风采。本次手机电视奥运报道是手机电视在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商用,手机电视已成为迅速传播奥运信息和奥运文化的新平台,奥运更成为手机电视市场的“催化剂”。无论是3G手机借助网络的现场直播,还是直接用手机接收模拟电视信号观战,奥运把电视和手机以二合一的方式推向了消费前沿。据广电相关负责人介绍,奥运会期间全国有37个大中城市可以接收到CMMB电视信号,而基于未来庞大的用户需求,这一数字将会增加到300多个。
即拍即传:第一时间传递精彩
“以往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如今可以轻装上阵了。”最近刚在奥组委采访过程中体验过“即拍即传”业务的《通信产业报》摄影记者王琳表达出上述信息。
据悉,基于中国移动的Wi-Fi网络,摄影记者只要使用具有相关功能的相机接入即拍即传Wi-Fi专网,可在场馆摄影机位、FOP、场馆新闻发布厅等区域将照片实时、高速地传输给位于媒体看台、媒体工作间的图片编辑,继而发往世界各地。
视频监控:隐形战场的利器
当选手们在奥运赛场上全力与对手比拼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场隐形的战斗——为奥运安保而战。而在诸多强有力的安保措施中,视频监控功不可没。
不过,奥运会应用的视频监控的作用远不仅限于安保,它还是一种数据收集手段和裁判依据。在很多比赛中,裁判往往无法用肉眼准确地对结果做出判断,这时现场的视频监控录像便显示出了另一个层面的价值。例如,在网球比赛中,选手对裁判的判罚不满时便可以“挑战鹰眼”,通过视频回放清晰查看准确结果。
奥运中视频监控的应用仅仅是给出了几个例子,其更大规模的应用更是在奥运赛场之外。据统计,2007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总体规模达到了4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4.2%。相信,今后人们将对视频监控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无线视频同传:奥帆赛上的“千里眼”
“借助无线视频同传业务,通过奥帆委技术运行中心大屏幕,人们可以实时观看到10万亩面积的奥帆赛比赛海域和整个奥帆场馆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在奥运会帆船比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青岛奥帆赛的现场,奥帆委技术运行中心负责人朱建广面对监控屏幕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由于无线视频同传业务具有远海覆盖好的特点,借助这一特点,青岛奥帆委与青岛电视台合作制作面向奥帆基地内部的电视节目,把奥帆赛情况以高清视频信号的形式传到分布在奥帆中心的60多个闭路电视终端和奥运分村400个闭路电视终端,以及设在观众区的LED大屏幕上。
借助这些闭路电视终端,不仅奥帆委工作人员和奥运分村的运动员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比赛实况,在现场观众更是可以“近距离”清晰地观看帆船比赛盛况。而对于晕船的记者来说,可以不出海,在岸上观看比赛和写稿。
媒体宽带卡:最贴心的媒体服务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说过:“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最终的裁判。”在奥运会期间,各国新闻媒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将精彩的赛事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观众。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网通专门为各国媒体设计并推出了插卡式宽带接入服务,媒体用户通过布放在MPC(主新闻中心)和各竞赛场馆媒体公共区内的插卡式宽带接入终端,只要插入IC卡,无需任何口令认证和复杂设置即可享受不限流量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一名外国记者赞叹道:“在我的记者生涯里,这是奥运通信史上首次将IC卡存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并应用到宽带接入领域,本届奥运会上网我没有碰到接入复杂、速率偏低的问题,这是我享受到的最贴心、最便捷的宽带上网服务。”VLAN:构建超级“总编室”
在本届奥运会报道中,中国网通为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盖迪图片社及新华社分别提供100M带宽的VLAN(虚拟局域网)服务。在各场馆中,中国网通共布设了75个VLAN接入点位,每个场馆的出口带宽均达到1G,保证了大容量信息的快速畅通传送。各通讯社均称:在往届的奥运会报道中,从未使用过如此规模的VLAN网络。
在新华社奥运前方报道团队负责内部网络支撑的王健伟看来,新华社摄影团队把场内拍摄的精彩照片在场馆内编辑签发,以一天4000多条图片新闻的速度,将奥运赛事在瞬间向全世界发送,在新华社体育报道史上,迄今为止唯有在北京奥运会实现了。而这个奇迹,是依托中国网通的宽带网络——VLAN(虚拟局域网络)来完成的。与此同时,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以及国际奥组委指定的图片提供商盖帝图片社,每天都以传送20多万张的海量同时使用这个网络,据统计,奥运期间发送的总照片数在400万张以上。
WLAN:这里上网很方便
一家海外通讯社的记者Kevin在媒体中心拿出了笔记本电脑,告诉记者:“这里上网很方便。”在本次奥运会上,WLAN可以让记者们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奥运报道。
在文字记者工作区,存在一个基于WLAN网络的“WirelessINFO2008系统”(无线奥运会信息系统)。注册媒体记者可以快捷地利用无线局域网接入该信息发布系统,即时获得奥组委官方发布的各类赛事信息和数据等。
在奥运村内,有运动员专用WLAN,运动员、教练员可借助具备WLAN模块的任何终端设备,均可随时、随地的无线高速接入互联网,大大方便了运动员、教练员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而在奥运会主办城市,也新建了许多热点地区的WLAN无线局域网服务。任何普通的用户凭借账户和密码均可借助具备WLAN模块的终端设备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