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信息化部14日在第十届高交会上发布《2008年Q3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公报显示,电子信息产业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但延续了过往几个季度增速放缓的态势,经济运行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出口增幅下滑,产业投资增速放缓。工信部预计,全年电子信息行业增速仍将继续保持在20%左右,全年行业规模预计可达6.7亿元。
出口增速下滑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高素梅介绍,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9%,利税同比增长23%。
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出现下滑。其中,通讯、计算机、家用视听业的增幅下降比较大。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优化,高清技术、高附加值、基础类电子产品的增长仍然强劲,如平板显示、软件、技术、服务等产业的增幅均超过30%以上。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稳中有降,其中通信电子器件、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的经济效益较好,计算机、家用视听和集成电路行业增幅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锐减,实现利润近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1-9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9.5个百分点。目前软件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软件服务增长明显,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的比重下降,软件出口外包形势较好,增幅达到47.3%,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嵌入式软件出口增幅下滑。
发展后劲面临考验
高素梅认为,从电子信息产业前三季度运行情况来看,外部环境、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外部环境对产业发展后劲的影响日益呈现,主要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和出口萎缩;劳动力成本提升,国内投资比较优势相对弱化,1-9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出现负增长。由于电子信息行业增长主要依赖外商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两项增速持续下降,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后劲受到制约。
其次是受人民币升值、税收改革、新劳动法实施和生产资料价格高起的影响,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国内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增产不增收,国际市场开拓困难,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困境加剧。
再次是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产业调整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上游核心技术领域竞争力的缺乏,价格竞争局面日益恶化,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大幅下降,如平板电视、手机等行业。
最后,行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一方面是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探索。另一方面“山寨机”的发展已经成为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行业监管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规范和引导成为重要课题。此外,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流行,对企业资源整合、行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经济安全也面临新的形势,急需研究和探索结合金融市场的产业安全工作。
在谈到下一步行业形势展望时,高素梅认为,从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整体形势来看不容乐观。但她表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依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新技术升级以及新兴市场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机会。对于国内消费市场,高素梅认为电子信息产业仍是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