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时候,工业与信息化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思科协办的“2008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主办方旨在在引入各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经验,为国内各级政府推行公共网络服务、电子政务提供一定的可借鉴的模式。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对此前已经举行过的四届论坛和四年多来中央到地方由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结合提升的办公效率给予了很高评价:“信息技术和政府服务的结合从中部到西部都在推进和发展,在东部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和公共服务的结合,为城市的管理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服务。在西部,即使是宁夏西部地区的每一个农民,无论其在生态上发生任何问题,不管是病害、虫害、养殖的猪、牛发生的问题都可以现场和专家讨论、交流、找到解决的办法。”
但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以上描述应该仅仅是目前推行电子政务所表现出的较好的一面。离开信息技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求,针对公众对提供这样服务的需求和所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待做。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亚太地区公共服务的下一轮浪潮”,包括用先进的技术提供公共服务、评估未来发展趋势、以服务公民为宗旨的社会及Web2.0对公共服务产生的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Larry Maramis认为,这符合中国政府的重点,让所有的公民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这些积极影响的另一面则更多现实问题。“改善和提高公民便利,对于很多公民来说是他们在新的基础平台上寻求的目的之一,是不是更容易、是否要选择、选择什么时候跟政府打交道,以及改进运作的基础还是存在一些挑战,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思科公司亚太区IBSG总监Martin Stewart-Weeks所提出的问题一语中的,核心不外乎是“一味以电子政政务的成功经验来加速大范围的推广,还是以公民服务的便利为核心?”
这似乎是在国内电子政务发展中常被忽略的问题。福建日报近期报道过,为推行便民措施,福建省公路稽征局要求网上交纳公路规费,但这一“便民举措”却让不少车主抱怨连连,原因在于,要办理缴费,须先办理工商银行的“牡丹交通卡”。比类似例子更为普遍的出现在各大考试报名中,比如研究生考试、职称外语考试各类国家通行的考试普遍采用了网上报名,但这些制度的推行给为数不少的考生带来不便,甚至有过因为有考生不熟悉网络或是受困于网速,错过报名的事例。
这实际已经悖离了电子政务的初衷。韩国信息发展学院未来战略研究部执行总监K.H Jeong提到,在韩国建设电子政务的时候,一开始马上让人们采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很难,因为在线的公共服务和离线的公共服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服务,即使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互联网渗透率;在这个过程中,IT培训的效用至关重要,同时兼顾硬件设施的普及度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环节在于尊重公民隐私权。丹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高级顾问Thomas Andreasen提到,在丹麦,行政部门查看公民信息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如卫生部门只能查询公民的健康信息。而对于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的网站或公共服务,可能会依据投诉建议进行调整甚至取消。
以此看来,电子政务论坛的举行本身已经给政府极其丰富的信息量,但究竟会对权力实施方产生何种影响,还取决于官员们的眼光:也许有人会为韩国高速的电子政务发展惊叹,而得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大力加速的结论;也许,从民生角度可以得出更为务实的结论,即服务于民,并全不取决于信息建设的速度和范围,品质本身,才是电子政务施行的初衷。